第64章 皇帝的战争

2025-08-24 2893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申纪二百三十年。

庄复御极己然十年,他生于申纪一百八十五年,现如今也西十五岁了。

天下兵事的改革己然完成了。

中军都督府和前军都督府的长官,皆由庄氏宗亲担任。

其余三个都督府的长官,由其余的外姓将领担任。

申家的权利,也要分于外人。

皇帝庄复规定,大都督的任期为五年,每一个任期结束,大都督都要亲自到长安面见皇帝进行述职。

若是合格,继续担任大都督。

若是不合格,便调往其余的衙门,或者致仕。

大都督下面的边疆都督则是七年一任期,任期一到,同样需要亲自赶赴长安,面见皇帝述职。

在此期间,也要每半年呈递上述职报告。

以便朝廷随时了解其治兵动态。

庄复的兵事抱负,在此时得到实现。大申帝国军政方面,皆有了规章制度。

兵家太学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前往军队中履职。

庄复注重军官的培育。

认为优秀的军官可以在短时间内拉起庞大的军队,充分地发挥大申的人口优势。

故此,五军都督府的常备军力维持在六七万人左右。

中军都督府的兵力最多,有八九万人马。

所以,大申的常备兵力便只有三十万余人。

庄复召来太子庄延。

庄延,生于二百零七年,现如今二十三岁。

皇帝重视对着皇子的教育,每天都从各处的太学中,请来老师,教导皇子。

太子庄延也随着皇帝,处理一些政务。

太子在三年前,外去弘农郡处理地方政事,现如今,正是他期满归来时。

皇帝看过太子的述职报告,认为太子可以继承大申的基业。

“太子,你以为现如今的大申,如何?”

太子庄延便恭敬地回答:

“规章之内,皆有迹可循,百官各司其职,百姓安家乐业。”

皇帝庄复有着治军的才能,自然也有着经纬天地的能力。

他将繁杂的政务抽离出来,让每一个衙门处理自己的政务,若是有不决之事,便层层通报于丞相府,由皇帝,由诸位大臣决断。

所以大申的政事运行,如同田野里的道路一般,清晰可见。

大申的吏治前所未有的清明。

官员知道自己的职责,百姓知道自己的义务和权利。

“所有的规章制度,皆由人去执行,所有的吏治,皆是人治。”

皇帝在教导太子:

“所以有不轨之徒犯法,而不秉公处理的时候,便是制度崩坏的时候。”

皇帝庄复,让太子警惕这般的人。

人心不轨,制度崩坏,制度崩溃,便滋生更多的不轨之徒。

“儿臣明白。”

庄复便让太子退下。

长安雪落又一年。

天下前所未有的安定,清风吹拂大申之地。

大申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大月都督府的都督传来了密信。

言说大月国的国王图谋不轨,正在秘密招兵,想要叛乱反申。

大月国国内有大月河,两岸肥沃,且气候适宜耕种,故此,成为大申西疆的重要粮仓。

大申帝国为大月国提供农具,改进其耕种技术,大月国出人,在这两岸耕种。

所产出的粮食,一半归于大申,一半归于大月国。

这是当初的国家契约。

在归属于大申的百年间,大月国的国力也在增长,人口有百万之众。

“哼!申国的兵力不过三十万,我大月国未尝没有三十万兵力。”

大月国国王庄古秘密召集三个重臣,言说大月国受到大申欺压己久,每年国民耕种的粮食,皆要无偿送给大申国。

实在是欺他太甚。

“大王,你想要干什么?”

三个重臣急忙询问,他们曾就读于长安太学,自然知道大申的国力。

“孤要和大申公平贸易。”

庄古咬牙切齿道,他曾经多次上书给大申朝廷,要求以寻常价格购买大月国的粮食。

但是大申驳斥了他的要求。

认为一个附属国怎么这么多事,你不想做国王,有的是人要做。

而且这还是当初大申援助大月国的条件之一。

大申帝国自然不愿意接受。

而庄古读过申家的典籍,心有雄心壮志,并不甘心屈居大申之下。

他要他的国家成为和大申一样的平等国家。

“大王啊,申军有驻军。”

三个重臣商议一番之后,便急忙出王宫,让下人送信至大月都督府中,秘密禀告了这一切。

他们并不看好大月王,认为其不过异想天开。

于是密信便来到了长安中。

庄复立即召集三公诸卿,商讨此事。

“陛下,即下密诏,让大月国都督捉拿其国王。”

“为了防止势态的突变,应该让左军都督府,左军粮草府,即刻筹备战事。”

一个月后。

消息再次传来,大月国要求行商寺的官员出钱购买粮食。

大申帝国顿时间大怒。

大月国都是大申帮助复国的,那时候大申便可以占据大月国。

但是大申便没有这般做。

更是为大月国改进农耕技术,帮助其发展贸易。

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大月国提供一半的粮食给大申。

“这便是蛮夷!”

皇帝庄复很是愤怒,决定彻底覆灭大月国。

他召来窦程,向其询问,若是要覆灭大月国,需要出兵多少。

窦程便看向舆图,大月国土地辽阔,他便说道:

“六十万。”

“好!那便发兵六十万。”

皇帝即刻诏令,要求左军都督府,招募六十万大军,覆灭大月国。

同时命令,姜王领兵,从姜河西进,协助覆灭大月国。

姜王作为边疆王侯,也有拓土攘夷的责任。

在其分封之后,便频频发兵,驱赶了西周的蛮夷,更是南下,占据了曾经的身毒河流域,而后更名为姜河。

“大王,大王,申军发兵六十万,两路来攻,该如何啊?”

大月国王国庄古此时顿时间惊慌。

左右见其没有办法,便将其绑了杀头,进献给申军,以求平息祸乱。

皇帝庄复并不接受,命令军队继续开进。

为了覆灭大月国,皇帝决定先后动员三次,第一次动员十万大军,第二次动员二十万大军,第三次动员三十万大军。

所选取的将领,大多是兵家太学出身的将领。

所招募的兵力,也大多是新兵。

皇帝早己想着实验一场,看看大规模的新兵,是否可以作为覆灭一个国家的主力部队。

若是覆灭大月国,便代表着他的兵事改革成功了。

于是,大申帝国的战争机器,便动员起来。

……

这是一场由皇帝的意志所主导的战争,当战争的齿轮开始转动的时候,不覆灭敌国,它便无法停下。

这是大申帝国多年以来兵事改革的校验之战。

这是皇帝为大申铸剑的最后一步,皇帝很有耐心地看着战争的进行,他赋予了前线的将领充分的战争权力。

这是大月国无法抵御的战争野兽。

——《申风烈烈二千年·铸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