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太子庄复

2025-08-24 2957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申纪二百零二年夏。

庄柱返回了长安城中。

他一路上,见闻了许多,知道了大申帝国最为真实的一面。

随着二百年的持续移民,大申境内人口充盈,百姓皆富裕。

回到长安城后。

庄柱便于未央宫中,召集三公诸卿,制定新的政策。

“朕曾听闻,十里不同音,故此要正天下之音韵。”

皇帝决定正音韵,以长安口音为官话,于郡县之学中推行。

为官者,都要学会长安官话。

这对大申帝国,是一件小事,所有诸位大臣都不反对。

与三宫诸卿议论多时,便到了黄昏,朝臣们开始离去。

庄柱站在巍峨的宫殿下,目送群臣离去。

远处的夕阳薄薄而照,他整个人身上,便似披上了一层金甲一般。

大申的国力蒸蒸日上。

庄柱完善监察的机构,开始在各郡县,皆设置闻风台,讽刺台。

大申如今的监察机构,有三个。

隶属于御史大夫的御史台,派遣出刺史监管全国十七州,刺史向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的是郡县级别的官员。

州并不是行政区域,只是一个监察区域。

接下来便是闻风台和讽刺台了。

闻风台的官员遍布军政民中,是主动探查的情报机构。

讽刺台收集各郡县的民声,主要的对象是百姓。

这三个情报机构相互独立,并不干涉。

太平盛世,吏治是很重要的。

这是当年高宗皇帝的教导,庄柱也很重视。

他召集这三个机构的长官,让他们分别述职。

御史大夫便说道;

“陛下,今年有三个郡守,七个县令,贪赃枉法,现己被关押于天牢。”

庄柱便看着述职书上,地方的郡守派出家丁,想要缉拿一伙商贾,威逼其吐出钱财保命。

但是被负责此事的郡尉告发于御史台。

弹劾其越界,乱大申律法。

那郡守随即便被捉拿,不日便要问斩。

高宗皇帝当年进行的地方分权,此时便体现了出来。

独立衙门之间越权,无疑是对另外一个衙门的挑衅。

那郡尉自然不能容忍郡守沾染他的权柄。

“高宗皇帝英明神武。”庄柱赞扬说道。

接着便是闻风台的官员和讽刺台的官员了。

“军中没有异动,天下没有叛乱。”

这是闻风台的述职总结。

“民无怨恨。”

这是讽刺台的述职总结。

长安雪落又一年,转眼间,便到申纪二百一十年。

此间,天下安定,国民安康。

庄柱现如今己经五十西岁了,太子庄复也二十五岁了。

庄柱也将一些国家的大事,交于太子庄复处理。

是年,关中地区大雪,百姓受灾。

庄柱便召来太子庄复说道:

“一个君王,若是长居皇宫中,贤明的臣子也会想着蒙蔽君王。”

“这次,你便去灾区看看吧。”

“唯。”

庄复领命,代表着皇帝去巡视灾区。

他召来赈灾司的官员,询问其赈灾的物资。

“殿下,府库中积有棉衣,粮食,随时可以救济百姓。”

庄复便到灾区去。

大雪淹没他的腿部,刺骨寒风依旧在刮。

一些屋檐倒塌,牲畜死去。

“百姓没有居住的地方,怎么可以渡过冬天呢?”

他下令,将房屋倒塌的百姓接到附近的官府中,暂时居住。

同时调派士兵,为百姓修缮房屋。

庄复此次赈灾,权力很大,皇帝也赐予了他调派军队的权力。

申家二百年来,都没有篡位的太子。

所以皇帝很是放心。

庄复亲至灾难一线,慰问受灾的百姓。

“这是太子殿下。”

随行的官员介绍。

聚集地的灾民,便有些激动,纷纷靠近,却是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太子庄复看着受灾的百姓,其面上皆有苦难之色。

他便叹了一口气,对着西周百姓说道:

“朝廷并未忘却大家。”

庄复脱下自己的身上的裘衣,为一个年迈的老丈披上。

那老丈眼眸中泛起泪花,,颤抖着双手,久久不能言语。

庄复轻抚着他的后背,柔声说道:

“大雪会过去的。”

“好!好!”

庄复便对着西周的百姓说道:

“大申的府库中依旧有着足够的粮食,衣物,大家不由忧心,为大雪所压塌的房屋,朝廷会帮大家修缮。”

“冻死的牲畜,朝廷也会赔偿给大家的。”

大申积富二百余年,皇帝也从不吝啬财物。

凡是有灾年,府库便大开,救济天下的受难者。

“殿下仁慈,陛下圣明。”

西周百姓皆拜。

庄复这一刻,便知道民心是何物?

大申储君的许诺自然是有保证的。

在短短一个月内,行商寺,太尉府,赈灾司多个朝廷机构皆参与进来。

塌陷的房屋得到有效的修缮。

受灾的百姓得到有效的安置。

雪灾中,没有一个百姓因为饥寒而死。

春二月,雪灾过去。

所有的百姓还其家。

庄复亲自牵着一头牛,来到一个百姓的家中。

“爷爷,太子殿下牵牛来了。”一个小孩兴奋说道。

他们家的牛死于雪灾中。

一个老丈便出门迎接,西周的族人也到来。

“始有耕牛,方有田耕。”太子庄复将耕牛交给老丈。

“谢太子殿下。”西周人皆跪拜,涕泗横流。

这一刻,他们感受了什么叫做天恩浩荡。

飞鸟鸣啼于空,地面巨大的喧哗声响起。

行商寺的官员会同赈灾司的官员,将耕牛发放给在雪灾中有牲畜死去的人家。

庄复处理完地方雪灾,便返回长安城。

他的母后阴漓心疼看着他:

“复儿虽然消瘦了,却是愈发地坚毅了。”

“母后,我还要去见父皇。”

庄复说完,便匆匆离去,于建章宫中,拜见了他的父皇。

太子的赈灾情况,皆有官员随时向着皇帝禀告。

故此,皇帝很是清楚太子庄复做了什么。

“复儿,你这次赈灾做得很好,应该作为后世君主的典范。”

皇帝庄柱说道。

太子庄复,在雪灾现场三个月,未曾离开,始终和灾民住在一起。

更是以言辞,行为,安抚百姓。

没有一个灾民因为饥寒而死。

所以,皇帝对于太子,并不吝啬于夸赞。

“这是身为储君所应该做的。”

太子庄复如此说道。

……

二百一十年冬十月,关中大雪。

屋舍倒塌,牲畜多死。

时太子庄复受世祖皇帝命,代天慰民。

一老苍受寒,复见之不忍,亲解裘衣,披之。

复抚其背曰:

“朝廷之职,在于济民,勿虑也。”

老苍流涕,众人皆拜。

灾除,复牵耕牛予灾民,曰:

“朝廷之诺,应于此时,当有耕牛,使其田耕,勿忧也。”

庶民皆拜,口颂圣贤之名。

天恩浩荡莫过于斯,后成定制,以济灾年。

——《申家春秋·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