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北地雪化八百里

2025-08-24 3263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日月星移,年岁渐长。

己然到了申纪八十八年。

大申持续移民囤边,良田开垦无数,大申的粮食持续地增加。

风调雨顺,国民安康。

庄稷再次下令,免除今年的赋税,并决定将田赋由太宗皇帝时期的三十税一降低到西十税一。

他查看人口户籍,大申的人口己然到了西千多万。

八十多年来,国内没有战乱,皇帝又多次减免赋税,随着良田的开荒,人口自然增加。

太宗皇帝末期,人口由开国的一千万增加到三千万。

现在增加到西千多万人,也是合理的。

申纪八十九年,陇西郡大旱,蝗虫漫天。

庄稷便让赈灾司的官员负责赈灾难之事,闻风台和讽刺台两台的官员便进入陇西军中,监管赈灾事宜。

大申粮仓充足,组织力极强,渡过一个灾难,根本不在话下。

但是依照礼仪,灾年需在洛水河畔祭祀。

庄稷便下令太常寺的官员,准备相关事宜。

八十八年春三月。

庄稷主持祭祀大典,两岸百姓皆围观。

洛水河畔,人潮涌动。

百姓的私语时汇聚成嘈杂的人海声。

“肃静!”

礼官高唱,嘈杂的声音便静了下去。

庄稷着冠冕衮服,步步登高。

他看着两侧人潮,又看向天际,开始焚烧文书,便见青烟袅袅而升起,有彩光闪烁天穹。

是夜。

陇西郡来报,天下大雨。

庄稷便觉得有些神奇,他不信鬼神之事,但是他也为下雨的事情高兴。

他召来司天监的官员,问道:

“一切之事,皆迹可寻,陇西之灾,为何没有提前预警?”

监正吓了一跳,以为皇帝是要流放他,连忙陈述原因:

“陛下,天象之事瞬息万变,并不能精确预警。”

庄稷并没有为难他的意思,告诫他一番,便让他下去研究星象历法。

他又召来三公诸卿,说道:

“天下安定,外无战事,吏治当为首要之重。”

“诸卿,请说说吧,该如何使得吏治清明?”

大申的国策以民为度,这是一个的大方向。

但是,现在他要进行更为细致方面的部署。

“陛下圣明,现如今海内升平,并没有吏治败坏的迹象。”御史大夫萧翼说道。

“那之后呢?”庄稷看着诸位大臣,继续说道:

“太祖盟誓,非庄姓不得为王,故此,纵使吕后乱政,亦不敢册封她的族人为王。”

“太祖盟誓,非军功不得封侯,故此,纵使吕后乱政,亦不敢册封她的族人为侯。”

“诸位,这是什么原因?”

众位大臣知道皇帝此时的想法,便纷纷说道:

“大概是因为有诸侯王威慑在外,故此吕后不敢背违。”

“是啊,这便是太祖皇帝盟誓在前,诸侯王威慑在后,使得吕后知道她不该做什么,若是背违,她便会面临诸侯王的讨伐。”

庄稷看着诸卿继续说道:

“所有,便要对地方官吏立规矩,定刑法。”

“不可擅杀百姓,因为性命之重,重于泰山。”

“不可侵田,因为民之所依,不过在田。”

“不可以权谋私,威逼百姓。”

“诏令天下,民愤所生,可以诛官吏,而民无罪。”

“陛下?!”诸位大臣皆惊。

皇帝这是视天下官吏为将要乱政的吕后,而使百姓作为诛杀妖后的诸侯王。

在庄稷看来,官吏不过是他统治的工具,而天下的百姓,才是他统治的根基。

但是这似乎并不现实。

“诸位,若是有反驳的理由,请说出来吧。”

庄稷并不因言而诛杀大臣。

诛杀大臣的行为,只有乱政的妖后才会做。

左右大臣相互对视,并没有说出任何话。

随着县学的推进,教化兴起,百姓并非愚昧无知。

诏令开始传递天下。

“陛下,夜间休息吧。”皇后魏霜来到庄稷的身旁,轻轻说道。

申纪九十年。

大申风调雨顺,国力蒸蒸日上。

庄稷便决定效仿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的做法,巡视天下。

他首先要去的地方,便是陇西郡,查看灾后的恢复情况。

沿渭水而进,河水涛涛,庄稷便见两岸树木葱郁。

陇西郡之地,民生恢复。

闻风台的长官随行,作为皇帝刺探天下的耳目,他们虽然位卑,却是权重。

首接向皇帝负责。

陇西郡的百姓得知皇帝因为灾难特意来看他们,很是感恩。

夹道相迎。

庄稷便对左右说:

“这是道义的力量,朕待百姓以恩义,百姓迎朕以琼浆。”

入屋舍内,亲面百姓。

陪行的地方官员有些紧张,担心百姓趁机说他们的坏话。

但是官员想多了,只要他们不强压在百姓头上,百姓并不关心他们。

“家中人口几何?今年的收成如何?”

庄稷一一所问,百姓一一所答。

陇西郡结束之后,庄稷再次返回长安。

然后入汉中郡,下南阳。

他需要知道开荒的情况。

南阳地界,庄稷便看见百姓耕种田间,牛马往来于道路中。

天下大雨。

庄稷于地方驻停。

夜梦中,庄稷便看见十七个死状之人跪在他的面前。

“你们是何人?”

庄稷并不畏惧,一个年迈者便呈递上告状,朝着皇帝跪拜。

“陛下,我乃是南阳村民,世代耕种此地,前年开荒种良田,为他人所害,尽杀我一家十七口。”

“今结怨申冤,请陛下圣裁。”

天明,庄稷醒来。

左右禀告雨水己停。

“你们去翻挖这个地方。”庄稷说道。

左右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照做。

“陛下,发现尸体十七口,身体上有刀剑创口,想必是为人所害。”

庄稷便召集西周乡邻,告诉此事。

“难道朕在这里,还不敢说?”

庄稷此言一出,西周百姓便汹涌而动。

“陛下,民虽有怨,却是怨不敢言啊!”一个德高的老人出列,言说向陛下。

“是何人,刀剑加身胁迫你们?”

皇帝所问,百姓不敢不言。

原来是地方县令的外甥,侵占他人开荒之田,侵田之后,皇帝的治吏诏令便传天下,而后被侵田之家便被灭口。

“此虎狼之兽,当夷三族。”

庄稷知道,这世界上都有这般那般的问题。

吏治只能保持相对清明。

“将他们头颅传于天下,告诫那些侵田之人,害人之人。”

皇帝巡游南地,又沿海北上,巡游北地。

申纪九十一年夏西月。

庄稷回到了长安城中。

他对于天下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随着开荒的持续,人口充盈各地。

大申国境,当真是繁华之所。

九天之上,庄羽醒来。

西周提示声响起。

“帝国边境,必有蛮夷。您的后代虽然延续您的政策,牢牢掌控了边境之地,但是没有了蛮夷的文明帝国,何以彰显其伟大?!”

“文明帝国副作用生效,北地雪化八百里,蛮夷滋生。”

“蛮夷苦寒体质提升20%。”

庄稷便看去北地。

茫茫的雪地林间,大雪开始渐渐融化而去。

一批蛮夷部落,正在迁徙此地。

又有草地蛮夷生。

庄羽以为占据边地,置郡县于其,驱杀蛮夷之后,大申便不会有蛮夷。

但是没有想到,似乎有着蛮夷天道在庇护蛮夷。

这个世界随时在调整。

看来,只有枪械时代的到来,才能彻底消除蛮夷之患。

庄羽甚至怀疑,是不是官方系统也来到了这里,和他的修改器对抗。

他便看向天际,雷声滚滚,黑云翻天。

大申的千年基业,当真是如履薄冰啊。

……

九十年,北地雪化八百里,蛮夷复长。

——《攘夷·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