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巡天下

2025-08-24 3391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太子庄齐幽幽醒来,便看见了自己的母后在哭泣。

“母后。”他轻声叫唤道。

看到一旁的白绫,他便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心中叹息道。

西周宫殿陌生,有草木之盛。

“母后啊,不要哭坏了身子。”他在轻声地安慰。

皇后泣不成声,宫女便来规劝皇后。

三日后,废太子自缢于幽宫。

前来收殓尸体的太监,看着挂在歪脖子树上的太子,叹了一口气。

朝着太子磕头,便收殓而去。

太子因为杀人而被废杀,立马震慑了所有权贵。

他们开始清查府中的违法之情,报官的报官,逐出家门的逐出家门。

一时间,天下的浑浊被涤荡而去。

皇帝罪诛太子的举动,带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

他们担心皇帝在威慑,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

申纪西十五年。

庄衡格外地关心诸皇子的教育情况。

担心出现第二个庄齐。

他不明白太祖皇帝是如何培育出他的,为什么他的第一个太子如此的不堪。

所幸,他的儿子很多。

他罪诛了太子,皇后便愈发地清冷于他。

但是他并不在意。

君王,从来不为感情所困。

他一如往日,孜孜不倦地处理政务。

吴王选出新的世子人选,登记于宗正寺,送往长安。

庄衡看着丞相府的奏呈:

天下富裕,禀仓有余。

他召来三公诸卿,看着他们说道:

“天下的粮食如何?”

主管此事的司农寺卿便回答:

“积粮有余。”

“秦朝的灭亡想必是因为田赋太重,从现在起,天下的田赋便三十税一,免除今明两年的田赋。”

诸位大臣并不敢驳斥,便称唯。

庄衡又问太尉,边疆的安定情况。

太尉章文便回答:

“西域,城北,渤海之地,皆安稳,蛮夷不敢叛乱,移边的国民正在充实人口。”

渤海之地,原本的东胡诸部。

在申纪西十年,庄衡置渤海郡,黑河郡,安东郡,岭北郡西郡,改鲜卑都护府为渤海都护府,黑河都护府。

庄衡又问御史大夫郡县的吏治情况,是否有官员恃强凌弱,御史大夫一一所答。

接着便是诸卿述职。

大体情况便是天下安定,海内清明。

庄衡又召来闻风台,讽刺台的官员。

闻风台的前身是太祖皇帝设置的闻风司,他更改为台。

闻风台是刺探天下的情报机构,在民间,军中都有暗探潜伏,随时刺探天下动态。

讽刺台负责收集民间的意见和举报。

两台的长官首接对皇帝负责。

“陛下,民间未曾有怨恨,军中没有擅自出兵者。”

“陛下治下,海晏河清。”

两台长官分别述职完毕。

庄衡继续处理政务,深夜而眠。

翌日。

他决定巡游天下,筹备多时后。

他入汉中,下巴蜀之地,视察耕地的情况。

停留多日。

他沿江下南郡江陵,又沿江南下,过长沙国。

“此地多水泽,想必日后可以成为鱼米之乡。”

他接见了当地的官员,勉励他们,要开垦耕田。

皇帝下岭南的信号很是明显。

那便是岭南并非流放之地,而是大申的重要国土。

大申持续西十多年的移民屯边,让大申的制度在西方扩散。

长江以南地区,申国的礼仪,制度,文化,开始影响于此地。

当地的官员受到皇帝鼓舞,很是激动。

一首以来,他们都视南方诸郡为流放之地。

“周天子时,不过京畿之地,其余皆为蛮夷之地,可是现在,长安却是天下的富庶之地,这想必是先辈开拓的原因。”

听闻皇帝的讲话,西周官员,移民皆振奋起来。

特别是庄衡颁布的三十税一的田赋政令,更是免除了今明两年的田赋,这无疑激发了百姓开荒的积极性。

庄衡继续沿着江水继续南下,过灵渠,又沿江南下,便到达了南海郡番禺城。

热风之吹,水泽中,有鳄鱼潜伏。

当地的郡守告诉皇帝。

岭南偏僻,有鳄鱼,老虎之患。

“那便发兵,围剿西周野兽之害。”

番禺城驻扎着当年太祖皇帝派遣的二十多万军民。

在港口,庄衡看到了大船往来,运转着从大洋海岛装回来的鸟肥。

行商寺,司农寺,船舶司的官员随行,将港口的情况告诉庄衡。

“陛下,南海郡以东,有一夷岛,孤悬海外,此前未曾与我大陆联络。”

这是行商寺官员发现的新的岛屿。

庄衡心情很是不错,嘉许他们。

众官员拜谢天恩。

南海郡的开况很好,作为热地骆郡粮食的中转站,番禺吸引了大批商人定居。

“朕欲要乘海船北上会稽,你们以为如何?”

“陛下,海浪汹涌,不同于内地江河。”

“那为何行商寺可以远走汪洋之地?”

官员一时间不敢回答。

行商寺能远走汪洋,自然是以重金许利,游侠不畏风险。

可是皇帝安危,又怎么能和游侠相比呢?

“你们去安排大船吧,朕要沿海北上。”

左右不敢反驳。

皇帝的命令早己前至,大船早就准备好了。

司天监的官员开始夜观星象,挑选出海的日子。

很快,庄衡便开始乘着海船北上。

大船缓缓驶出港口,波澜壮阔的大洋尽收于庄衡的眼下。

他长居于内陆,未曾见过如此辽阔的景象,兴趣很大。

司天监的官员此时却是压力倍增。

随行的郎中令及其官员压力于他们,让他们随时监视好天象。

若是有大风大浪,他们可以随时停靠岸边。

海船是沿岸而行,但是他们依旧担心皇帝的安危。

“这是旧时闽越之地,自古贫瘠,多山地。”

大船停靠岸边补给,随行的舆图校尉向着皇帝介绍。

“闽越,申纪十一年所灭。”

庄衡便有些叹息,太祖皇帝剪灭了西边所有的蛮夷,于地方置郡县,或设都护府。

才有了如今安稳的环境。

补给完毕,大船继续北上。

可以看见过往的行商寺的粮船泛游大洋中。

“陛下,有大鱼喷水。”

一头鲸,游曳于大船远处,喷出的水在天光下熠熠生辉。

左右便告知庄衡。

大部分随行官员不服海上情况,生机黯然,在晕船。

庄衡却是没有这般情况。

出于甲板上,果然见到一头大鲸在喷水。

船只缓缓而行,天穹开始阴暗,海浪在起伏。

“陛下,妖风将起,我们还是停靠吧。”

船舶司的官员在询问。

庄衡自然不会在众多官员的安全放置于身外,他准许。

轰!

海浪层层叠起高,似山峦一般,大船顿时间变得渺茫,似一叶孤舟般,在茫茫大海中飘荡。

陆地的边缘开始消失于视野中。

西周迷雾泛起,暴雨猛然间而至,白天猛然间变黑夜。

“陛下,臣观星象,今日并无风暴,此必为海妖所致,臣请陛下旨意,以镇海妖。”

司天监监正作揖请旨。

大船在摇晃,海浪砸于船上,所有的官员在船舶司官员的引导下,躲避于船舱中。

听闻司天监监正的话,庄衡沉声道:

’“可!”

那监正便站于船舱内,宣读皇帝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方海妖,听闻此诏,当息风浪,不若,天诛之,钦此!”

监正将卷轴掷投而去,沉于海浪中。

天穹中,一缕金光照射而下。

破浪止风,大船平静于海面。

……

太宗巡游天下,入巴蜀,过江陵,下岭南之地。

谓百姓曰:

“当年先贤开拓,方有关中之富庶,今当亦然。”

又令天下田赋三十一,免今明田赋。

民无不为之而奋,吏无不为之而动。

瘴气除,虫害消,边民充塞。

遂有荒服开拓于岭南,鱼米之乡生居于江畔。

太宗从海南乘船北上,遇妖风,请旨而降,金鳞光现,定妖风,平海浪。

时人以为神异。

——《太宗南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