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王化时代的序幕

2025-08-24 287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政事殿中。

大臣们听闻了皇帝的诏令,便开始谈论。

一些臣子担忧于此工程巨大,出言反对。

但是大多的臣子还是持支持的态度。

他们仔细审阅了行商寺的规划,发现沟通南北的意义很大。

起码可以使得货物更快的流通,加强南北的经济交流,可以促进大申的商业交流。

更何况,这是皇帝的意志。

“让禹州和越州,多捉些蛮夷吧。”

皇帝庄绩说道。

禹州和越州南部,有着广袤的土地,也有着数量众多的蛮夷,有数百万之众。

这些是可以作为苦役的。

皇帝便和诸大臣商议运输路线。

一部分通过陆地运输,经过禹滇之地,在借助南方的水运,将其通过长江运输。

这需要行商寺的参与,因为他们熟知天下的路况。

再一部分,通过姜河出海口,进行海运,在海岸的据点补给,可以运输更多的蛮夷。

这是惠皇帝时期制定的路线,现如今,他们只是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划。

这次开凿南北水运,需要的蛮夷将会超过百万之众。

皇帝庄绩认为,应该在十年或者十五年内完成。

第一次运输,先通过陆地运输三万蛮夷,再往后,熟悉运输之后,再加大运输的力度。

“陛下,若是蛮夷聚集闹事,又该如何?”

大司马庄纵便有些担忧,认为蛮夷一多,便容易聚集闹事,他们不得不防备。

“增加士兵巡视而己。”

皇帝庄绩并不担心蛮夷闹事。

若是敢于闹事,那便只有杀。

“大司马不必担忧。”行商寺卿费弘开口说道,他知道越州和禹州南部的蛮夷习俗,那里的尊卑界限很是明显。

大多数人相信今生受难,来世享福。

对于申国,根本就没有很强的反抗意志。

于是,皇帝的诏令下达。

越王和禹王,以及两州的都督,长史,粮草总管以及当地的行商寺总管,便聚集在一起,开始商议此事。

“我听闻,南部蛮夷大多相互厮杀,俘虏皆坑之。”

“我们或许可以出粮食,告诉那些酋长,可以用俘虏来获取粮食。”

当地的行商总管说道。

他也深入过南部蛮夷地区,知道他们为了水源,山地,货物,地盘相互厮杀,几乎是每一天一场小规模打斗。

“这是可行的。”禹王说道。

认为若是他们征伐大军去捕捉蛮夷,说不定还会引起南部蛮夷的反抗。

还是以钱粮为诱惑而好。

于是申国的信使,便前往蛮夷部落,告知那些酋长,可以用俘虏来获取粮食。

“当真?!”一个蛮夷酋长眼睛发亮。

他正好捉了敌对部落的三百个俘虏,正准备杀死祭天呢。

粮食,所有的部落都需要。

“自然。”越禹两州,粮食充盈,自然不缺少。

便用了二百石的粮食,获取二百多个俘虏。

剩余的,他们部落要祭天。

“酋长。”其余的部落人眼睛放光,一个俘虏,几乎换取了一石的粮食,实在是划算了。

他们便劝阻,剩余的一百多俘虏,也换取粮食。

酋长并不能反抗大部分人的意志,便只有答应了。

“你们还要俘虏吗?”

数日后。

一些蛮人找上了申国信使,他们并不在意对方要俘虏干什么,他们只在意对方给他们粮食。

“自然是要的。”

申国信使交谈一会儿,便转身离开了。

他知道,今日的事情传开之后,便会有大批的酋首为大申捕捉苦役。

因为南部的蛮夷一首食不果腹,处于艰苦的斗争中。

“父亲,趁现在申国的消息没有传开,我们应该联络西周的联盟部落,相互讨伐不臣者。”

山脱部落中,酋长的儿子正在向着酋长谏言。

西周的族人也纷纷出声说道。

有了粮食,他们便可以强壮部落,强壮部落之后,他们便可以为申国效力,获取更多的粮食。

山脱酋长也知道这个时机,应该抢先,便急忙派遣族人,联络联盟部落。

于是南部蛮夷顿时间征伐起来,纷纷向申国献俘,获取粮食。

因为蛮夷众多,申国便决定分批次降低换俘的粮食。

蛮夷是敢怒不敢言。

大申的官员看到了对方的愤怒,便说道:

“你们以往获取俘虏,是怎么处理呢?”

蛮人便回答道:

“杀了祭天。”

“祭天之后,可有粮食黄金?”

那蛮夷便闷闷不乐,翁声道:

“没有。”

“这本就是无本的生意,如今却是可以获取粮食和黄金,这难道不是不值高兴的事吗?”

“哎,我大申不过是不想看着你们滥杀无辜罢了。”

大申的官员在站文明的山头上,对着蛮夷指指点点。

蛮夷觉得对方说得有些道理。

若是没有大申,这些俘虏便会被杀死,他们什么也无法获取。

但是现在有了大申,他们获取粮食和黄金。

如此想来,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一个月开始,我们要限制人数了。”大申的官员说道。

西周的蛮夷代表有些心急,询问原因。

“哎,朝廷的粮食不够了,或许一个月后,便开始下令停止此事,不过,这一个月内,有多少人数,我们便照收多少。”

“看来,我们得加大俘虏的人数了。”

蛮夷回去之后,便纷纷加大了对外的攻伐次数。

在渡口处,驿站处。

大申的官员开始对着苦役说道:

“你们这些人,本就该在一个月前,十日前死去,但是现在,还活着?这是为什么?”

一些译者便开始翻译。

“那是因为我大申仁慈,救你们,现在你们将前往申国,挖挖水渠,每天都有饭吃。”

听闻此,蛮夷便激动,人声喧哗。

他们居然可以前往申国,还每天都有饭吃,这实在是令他们难以置信。

于是大批的蛮夷便踏上了前往申国的苦役旅途。

一些分散而居的蛮夷听闻了此事,便自己结队,找到申国的官员,言说自己要为申国效力。

“我们也可以挖水渠。”

申国的官员便有些吃惊,但是也照单收下。

申纪三百年,第一批运输的数万蛮夷抵达了申国,水渠便开始开凿。

……

东疆大运河,是帝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水利工程,它连接了长安和洛阳的水路,更是沟通了从会稽郡到涿郡,涿郡到渤海郡的南北交通。

它大大加强了南北的经济交流,使得自古苦寒的燕地焕发生机,燕地成为了黑郡粮食的陆上运转中心。

为了开凿大运河,帝国先后动员超过了百万人次的蛮夷,海船波涛而行,马车不断奔波。

当第一艘商船行驶于运河上时,两岸百姓发出的欢呼声震散云霄,南北的货物得以更加便捷地交流。

这不仅仅影响了大申帝国的经济,更是影响了大申帝国的方方面面。

后世波澜壮阔的王化时代由此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

——《王化时代·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