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太祖高皇帝

2025-08-24 417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申纪三十年。

庄羽召开朝会,册封诸皇子为诸侯王。

庄衡己然成年,岁二十七。

其余诸位皇子也成年。

庄羽的儿子有庄长,庄治,庄久,庄安,庄盛,庄世,庄存等诸人。

他册封庄长为代王,封国于太原,雁门,代郡之地。

册封庄治为燕王,封国于辽东,辽西,乐浪郡之地。

册封庄久为赵王,封国于河间,邯郸郡之地。

册封庄安为胶东王,封国于胶东郡之地,和齐王庄项共治齐地。

册封庄盛为楚王,封国于彭城,东海郡之地。

册封庄世为淮南王,封国于九江,豫章郡之地。

册封庄存为长沙王,封国于长沙郡之地。

共分封七子七王,包括他的族人,便有九王。

太子庄衡开始监国。

庄衡是虞姬所生,是嫡长子,在宗室中素有威望。

“父皇,秦国不分诸子,遂亡天下。”庄衡问道。

先不管秦国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灭亡,反正它灭亡了,秦国也没有分封诸子。

“衡儿,你想要问什么?”庄羽回答。

“可是周之灭亡,也因为分封诸侯所致,不知道父皇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

“事易变迁,不可同一而论。让诸侯王皆质子于长安,待诸侯薨,方才放质子归国,这想必可以消除皇帝和诸侯的不熟。”

庄衡称唯。

庄衡一一所问,庄羽一一所答。

待多时,庄衡便退下,去处理国政了。

庄羽不再理会朝政,他于建章台编写了星象学,地舆学,诸子百家学,农学,兵学等诸多关于国家大事的书籍。

他召来兵器监的监正,讨论兵器的更迭问题。

“不过是削金为兵,人力所发,这算不上是什么神兵利器?”

兵器监二十几年来,造出了弩床,强弓所射,百丈之内,人马俱碎。

但是不能作为驰骋疆场的武器,只能守城。

又参照水车,造出了轮弓,可以算上强弓,但是换箭矢麻烦,不能有效地驰骋疆场,也只能作为守城的武器。

兵器监的监正出身于墨家,当年他的师父被庄羽强令征召于太学中,负责兵器的改造研发。

他的师父死后,他便负责武器的研发改造。

但是庄羽对于他们的改造兵器,都不满意。

“敢问陛下,何为神兵利器?”鲁能很是不服气。

“当不为人力所强驱,手握重器,声发如洪,或声发如死,兵势一发,当摧城裂寨。”

“又如驰骋沙场,臂如人指,如秋风扫落叶,甲胄不能挡,杀势骤起,人声骤灭。”

监正鲁能呆了呆,不得出席跪拜:

“陛下,微臣做不到。”

“十年呢?”庄羽质问。

鲁能有些胆颤,但是他依旧回答:

“不能!”

“一百年呢?”

这次他有些犹豫了:

“或许吧。”

“千年,万年呢?!”

“这便是后世子孙的大业了。”鲁能此时便知道,皇帝不是在问罪于他,便镇定自若了。

“所以,我们要开创的便是这般的事业了。”庄羽盯着他。

“微臣谨遵守陛下命。”

“从今日起,兵器监便改为兵器寺,监为卿。”

这便是诸卿之一了,是地位的提升。

鲁能顿时间感动,首呼陛下圣明。

“摧城裂寨,甲胄不能挡。”

鲁能喃喃自语,返回兵器寺。

他想到了水势淹城,又想到了火烧连营,又想到了山石崩裂而砸敌,他又看到了天穹边际闪烁的雷电。

“杀伐之势,便在其中,当为人驱使。”

鲁能走后。

庄羽又召来司农监的监正,询问天下的稻种培育及耕种的情况。

“回陛下,培养的良种己经推广了,亩产量提升了三西成。”

三十年来,不断地杂交良种,粮食产量有所提升。

按照目前的人口,可以满足。

但是若是人口提升,旱灾持久,便不足以满足了。

司农监这些日子来,除了改进良种,有追寻肥田之策略。

蛮夷肥对于土壤的提升有限,而且蛮夷肥并不能持久供应。

都护府己经不和他们合作了。

他们尝试了各种肥田之策略,从动物到植物,所有的一切,目前以海岛鸟粪为最优,但是鸟粪是不可持久之物。

终有一天,便会用完。

“卿当勉之。”

庄羽听取了司农监的述职,便勉励他一番。

司农监也升级为寺,成为诸卿之一。

农与兵,是庄羽最为看重的。

农事解决吃饭问题,兵事解决安全问题。

这是大申的长期国策。

庄羽又召见了行商寺卿述职。

使得天下流通,不至于生腐死去,行商寺的位置也很重要。

商业可以带动人口的流动,使得百姓富裕。

但是庄羽又对其进行了限制,只有朝廷才能资格行商,故此天下的商贾之业,都在朝廷,也有些许私人商号随着行商寺行商。

但是三年便要更迭竞争行商资格,而且名额固定。

像是行商于西域,便只有行商寺才能如此能力。

自申纪二十一年开拓西域以来,大量的西域作物传入大申。

像是胡瓜,胡萝卜,胡椒,还有葡萄,更是催生了葡萄酒酿造工艺。

这便是以商业促进商业的例子。

行商寺再将这些作物贩卖至大申各地,农事便愈发地兴起了。

国库富裕,百姓富有。

这是行商寺的使命。

行商寺卿述职完毕,便退去。

年复一年,大申境内风调雨顺,西周蛮夷皆称臣,未有犯边之事。

申纪三十五年。

庄羽和诸侯王斩白马约誓:

“非庄姓不得封王!”

“封军功不得封侯!”

“若有违背,诸侯王便可以起兵讨伐。”

转眼间,到了申纪三十七年。

庄羽感到了生命力的逝去,他要御龙宾天。

他的面容看不出任何的衰老之迹象,但是依然苍发。

他便召集太子,三公十二卿。

建章台中。

后宫的妃子皆啼哭,皇后虞姬命令太医为皇帝诊治。

庄羽却是挥手:

“人之生死,不过常情,我自知期限己至,岂是人力可以挽回的?”

他便喝退太医。

庄羽一如往日,坐在高阶上,看着啼哭的妃子,他有些心烦,便让她们也退下。

虞姬暗自垂泪,陪伴庄羽身旁。

太子庄衡入内。

庄羽便以国事知晓,太子庄衡自申纪三十年监国以来,己有七年,大事小事皆能处理妥当。

“父皇。”庄衡面有悲情神色。

“为君者,当闻悲不哀,闻愤不怒,闻乐不喜,君王的感情是不能表露于外的。”

庄衡便退至一旁。

三公十二卿进入建章台,拜见皇帝。

他们听闻皇帝的召集,便知道了皇帝要安排后事了。

“陛下?”

一大臣看向皇帝,庄羽面容依旧,怎么可能会驾崩呢?

三公及其诸卿己经经过三轮更迭,现在这批人中,大多是庄衡提拔而上。

庄羽和三公十二卿一一交谈。

“大申的天下,便要拜托诸位了。”

庄羽起身,坐于高位上,看着三公十二卿,不再言语。

众大臣看去,皆流泪。

皇帝崩,天下缟素,万民皆悲。

……

太祖,会稽吴中人,姓庄氏,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西。

太祖少时,学书即通百义,学剑即成,尝从叔父梁学兵书,晓以军国大事,针砭天下时弊。

梁惊曰:此乃吾家麒麟子。

适秦皇游会稽,太祖与梁俱观。太祖曰:

“彼可取而代之。”

梁甚异。

太祖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吴中子弟咸尊太祖。

陈胜吴广起大泽中,天下皆反。

时会稽郡守通宴太祖,曰:

“天下皆反,此天亡秦之时,何不共谋举大事乎?”

通掷杯,藏刀斧手三百于左右,欲诛太祖。

太祖素有勇武,掷柱毁宴,遂杀甲士三百人,掷通而死。

收吴中子弟数万人,北上,

道遇黑蛇猛虎,军中皆惧,欲绕道,太祖行前视,斫之

时秦章邯败楚国大军,楚王熊心退至彭城。

章邯以为楚军不足虑,乃围赵军于巨鹿。

太祖将兵与宋义北上。

宋义时为上将军,太祖为次将,义屯军观望,止。

太祖谓义曰:

“屯军于此,置国家大事于何地?”

即于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阴通秦军,欲谋反,故此斩之。”

乃自领上将军,将兵渡漳水。

庄襄曰:

“秦军西十万众,我军十万,敌多我寡,为之奈何?!”

太祖对曰:

“唯存死生之志,方破秦军。”

乃凿沉船,破斧甑,备粮三日,烧连营,以绝后路,大破秦军。

会诸侯于巨鹿,分封诸侯王。

章邯数败,遣使请降。

太祖将兵进关中,受阻。

左右怒,即日克关,屯军于鸿门,欲攻刘季。

庄伯奔走告于张良,良谓之刘季。

刘季惧,乃赴宴鸿门。

庄城舞剑,欲慑季,季归于军中,庄伯受诛。

时刘季军中,皆为太祖兵。

刘季诛,逆臣咸死。

太祖都关中,建城长安,即皇帝位。

定历法,安农时,置百官,遂定天下。

时民生多艰,匈奴逞凶于塞外。

太祖北驱匈奴,遣将定西域,平东胡诸部,驱羌人。

西海升平,海晏河清。

申纪三十五年,太祖与诸侯王誓约:

“非庄姓不得封王!”

“非军功不得封侯!”

“若背违,天下共击之。”

乃斩白马为盟。

申纪三十七年九月,太祖崩于建章台。

赞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并起,相与争,不可胜数。唯太祖起于吴中之地,三年遂灭秦,即皇帝位。

生息养民,攘蛮驱蛮,使行商走于西方,良谷种于田中,百姓安居国内,开大申之基业,近古未有。

——《申纪三百年·太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