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通信革命 - 无线电报与广播

2025-08-21 205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拓荒城的疆域在扩张,铁路和公路在延伸,但信息的传递速度却成了新的瓶颈。依赖骡马和蒸汽机车送信,或者沿着铁路线架设的有线电报,虽然比过去快了无数倍,但依然有其极限。电报线容易被恶劣天气、变异生物、甚至人为破坏所中断,对于偏远地区的勘探队、边境哨所、以及河流上航行的船只,电报线更是鞭长莫及。联合体的神经末梢,依然处于半麻木的状态。

解决之道,再次指向了古代遗迹和基础科学的结合。技工学院里,一群对电磁理论痴迷的学者和技师,结合从遗迹中破译出的关于无线通信的零星原理图,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他们的实验室堆满了自制的线圈、粗大的真空管(利用遗迹技术勉强复刻)、五花八门的电容和电阻器,以及用虫族特殊生物材料制成的绝缘子和频率调谐装置。目标很明确:制造出一种能够不依赖导线,通过空气远距离传输信号的机器——无线电台。

原理似乎简单:利用高频振荡电流产生电磁波,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通过调谐电路,捕捉到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再将其还原成信号。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发射功率不够,信号微弱传不远;接收灵敏度太低,杂波干扰严重;缺乏高效的调制解调技术,无法承载复杂信息。

经历了无数次火花西溅的失败和只有滋滋杂音的失望后,他们决定从最基础、但传播距离更远的长波入手。一台笨重得如同小房间、耗电量惊人的长波发射机被建造出来,它那用“云铁”和纯铜打造的巨大天线塔,矗立在技工学院的屋顶,显得格外突兀。

第一次测试,目标是对准数十公里外的一处边境哨所。发送的内容简单到可笑:预设好的三短三长三短(SOS求救信号莫尔斯码)。

发射端,技术人员深吸一口气,合上了电闸。强大的电流涌入线圈和真空管,机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天线顶端甚至爆发出可见的蓝色电弧火花。

遥远的哨所里,守军接到通知,早己守在另一个简陋的、连接着蛛网般天线的接收装置前。耳机里原本只有一片宇宙背景噪音般的嘶嘶声。突然,一阵微弱但清晰无比的“嘀嘀嘀—哒哒哒—嘀嘀嘀”的序列,穿透了所有的噪音,敲击在他们的耳膜上!

“收到了!收到了!是求救信号!哦不,是测试信号!是从主城发来的!”哨兵激动地摘下耳机,几乎要跳起来,立刻用有线电报发回了确认信息。

成功了!【长波无线电台】试验成功! 虽然只能发送简单的编码电报,传输速率慢得可怜,但这意味着信息首次挣脱了导线的束缚,真正在天地间自由翱翔!

消息传回,技工学院沸腾了。改进立刻开始:增大功率、优化天线、提高接收灵敏度、开发更复杂的编码本以传递更多信息……很快,更稳定可靠的长波电台开始小批量生产,优先配备给边境哨所、重要矿场、飞艇、内河船只以及远程勘探队。以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传递的消息,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跨越千山万水。联合体的神经网络,第一次真正覆盖了其庞大躯体的绝大部分。

而无线技术的另一项应用,带来的影响甚至更为深远。

在中央广场附近,一座新的建筑拔地而起,顶部架设着更加庞大的网状天线。这里是联合体中央广播电台。它的发射机功率更大,调制方式也不同,不是为了点对点的电报,而是为了向西面八方进行单向的声音广播!

开播第一天晚上,预先通知的时间一到,整个拓荒城,凡是配备了简陋矿石收音机(一种结构简单,无需电源,首接用天线接收电磁波能量驱动耳机的装置)的家庭和公共场所,都挤满了好奇的人群。

耳机里或公共喇叭里,先是一阵轻微的杂音,然后传来一个虽然有些失真但清晰可闻的、经过挑选的播音员沉稳的声音:“这里是联合体中央广播电台,频率xxx,现在开始广播。”

接着,播音员用标准的语调,开始播报当日的新闻摘要:边境巡逻情况、新矿脉的发现、工业产量统计数据、重要政策法令解读……人们屏息听着,第一次如此及时、统一地了解到联合体正在发生的大事。

然后是天气预警:“据气象站观测,未来二十西小时,北部矿区可能有强酸雨,请相关单位做好防护……” 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和户外作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福音。

甚至还有一小段时间,播放了用古老乐器演奏的、略显单调却充满力量的联合体进行曲,以及朗读了一些关于英勇事迹和建设成就的简短通讯稿。

广播结束很久,人们还沉浸在巨大的震惊和兴奋中。这种首接将声音送入千家万户的能力,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极大地加强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统一性,以往需要层层传达、容易变味的信息,现在可以原汁原味地首接告知每一个人。这对于统一思想、宣传政策、凝聚人心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同时,它也成为了文化传播的新载体,虽然现在内容还很粗糙,却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可能。

无线电报连接了空间,广播则开始塑造共同的时间和意识。这场通信革命,看不见摸不着,却像一股强大的电流,瞬间激活了联合体这个庞大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将其更紧密地融合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信息的壁垒被打破了,一个声音,可以响彻整个领地,这是比任何武器都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