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城的工业区,曾经是力量和骄傲的象征。高耸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喷吐着浓烟,熔炉的火光将夜空映成暗红色,蒸汽机的轰鸣声是这座城市不息的心跳。它生产出武器,抵挡了敌人;生产出工具,建设了家园。但久而久之,这份力量也显露出了狰狞的一面。
城里的风总是带着一股子硫磺和煤灰的味儿,呼吸久了嗓子眼发干发痒。晾在外面的衣服,半天就能落一层黑灰。靠近工业区的河流,河水变得浑浊油腻,泛着不正常的泡沫,鱼虾早己绝迹。以前光顾着活下去,没人顾得上这些。但现在不一样了,仗打完了,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开始注意到这繁荣背后付出的代价。尤其是那些从相对洁净的农业区或新搬来的人,对这股子“工业味儿”抱怨越来越大。
林拓站在指挥中心楼顶,看着那片被烟雾笼罩的区域,眉头紧锁。发展不能以毁掉家园为代价,这条老路不能重走。“工业区必须升级,污染必须治理。”他下了决心,这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选项。
第一刀,砍向混乱的布局。原来的工业区是野蛮生长出来的,熔炼炉紧挨着木工坊,锻打车间隔壁可能就是食品加工厂,不仅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污染也混在一起,难以处理。
规划中的“第二工业区” 被提上日程。建设部长带着图纸跑来汇报:“领主,新区规划好了!严格按照生产流程和污染等级分区。高污染、高耗能的,比如熔炼工坊、炼焦厂、化工作坊,全部安排在下风向的河谷地带,远离主城和生活区。装备制造、精密加工、轻工业组装这些污染小的,放在上风向,靠近技工学院和居民区,方便原材料和零件运输。各区域之间用绿化带隔离,用专用的轨道和封闭管道输送原料和成品,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和二次污染。”
这不仅仅是画几条线,这意味着巨大的搬迁和重建工程。但长远来看,更合理的布局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风险和更集中的污染治理。
光分开还不够,还得处理掉产生的垃圾。第二工业区的核心配套工程——统一的废气、废水处理中心——开始建设。
废气处理中心建在那几个大烟囱的底下,巨大的管道像树根一样从各个工厂延伸过来,汇集到这里。里面安装着庞大的、嗡嗡作响的静电除尘器,利用高压电场吸附烟气中绝大部分的煤灰和金属粉尘。收集下来的粉尘也不是简单倒掉,而是想办法回收里面的有用金属成分。经过除尘的烟气,还要通过喷淋塔,用碱液进行化学中和,吸收掉里面的硫化物等酸性有害气体。最后从大烟囱里排出去的,虽然还有白色水汽,但那股呛人的黑烟和怪味确实淡了许多。
废水处理中心则建在地势最低的河流下游,像一个巨大的混凝土迷宫。各个工厂的废水通过地下管道汇聚于此,首先经过格栅过滤掉大块垃圾,然后进入沉淀池让悬浮物沉降,接着进入曝气池,利用培养的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最后再经过一次消毒。处理后的水虽然还不能首接饮用,但排入河流后,不再像以前那样死鱼一片,河岸边的水草也开始慢慢恢复一点生机。
治理是治标,还得从源头上想办法。技工学院和工厂的老师傅们接到了新任务:研发并推广低污染蒸汽机。
老式的蒸汽机傻大黑粗,锅炉燃烧效率低,黑烟滚滚,还漏气漏油。改进的目标很明确:提高热效率,烧更少的煤,干更多的活,排更少的烟。老师们带着学员,一头扎进车间,研究改进锅炉设计,优化燃烧室结构,采用更耐高压的材料减少泄漏,加装简单的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虽然弄出来的改良型蒸汽机依旧笨重,噪音也小不了多少,但冒的黑烟确实少了,跑起来更有劲,也更省煤。联合体颁布政令,鼓励甚至强制工厂逐步淘汰老旧机型,更换新机器,并对使用低污染设备的工厂给予一定的税收(积分)优惠。
这股风气甚至影响到了民间,那些小型作坊和运输队也开始琢磨着怎么让自己的家伙事更“环保”点,毕竟省下来的煤可是实实在在的积分。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这治理污染是个长期活儿,需要持续投入和专业人才。眼光长远的林拓和技工学院的院长一合计,决定在学院里正式设立“环境工程”学科。
消息传出,不少老派的人还嗤之以鼻:“治理脏水臭气还要专门学?找个力气大的掏淤泥不就行了?”
但第一批报名的学生却不少。有些是对机械、化学感兴趣,想换个方向;有些是亲身经历过污染之苦,想着改变现状;还有些是敏锐地感觉到,这以后肯定是个重要行当,早学早占坑。课程设置得很实在:学化学,搞清楚污染物是啥;学流体力学,知道怎么设计管道和处理池;学生物,明白怎么用微生物吃掉脏东西;还要学政策法规,知道排放标准怎么定。课堂就常常设在正在建设的处理中心工地上,一边看一边学。
老技工们看着这些年轻人围着脏兮兮的沉淀池和轰隆隆的除尘器记笔记、画草图,忍不住摇头感慨:“这世道真是变了,以前比谁拳头硬,后来比谁机器好,现在还得比谁家的烟囱更干净…”
变化是缓慢的,拓荒城的空气不可能一夜之间变得清新甘甜,河流也不会立刻清澈见底。但人们确实能看到,天上的黑烟淡了,呼吸时嗓子眼的刺激感轻了,河边也开始偶尔能看到胆大的孩子试着钓鱼了。
工业区的升级和污染治理,看似没有造出枪炮首接,但它守护的是更根本的东西——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每个人的健康。这标志着联合体不再仅仅满足于“活下去”,开始真正向着“活得更好”的文明阶段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