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看电影的时候。
意外遇到一个和我一样爱好的朋友。
好几次我包场,他也在一个人看电影。
而且和我一样。
转战几个不同的厅蹭票看。
道家说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次碰到不足为奇。
第2次碰到就有点想聊了。
第3次碰到就成熟人了。
通过和他聊天才知道。
他原来是阿里系的高管。
刚好掌管的也是阿里影业。
后来阿里影业从杭州搬到北京。
他因为家属都在杭州。
所以就转到其他的部门。
后来碰到阿里大裁员。
他也从阿里出来了。
现在找不到什么事情做。
就在外面晃荡。
因为待在家里面总被家里人抱怨。
他和我一样没什么爱好。
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电影。
聊起电影来,他也是可以滔滔不绝。
而且越聊越兴奋。
但是每次聊起他自己的事情。
他要情绪低落。
非常郁闷。
一个阿里系出来的高管。
现在连自己都养不活。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谋生。
他对我的房车很感兴趣。
也不客气的在我的房子上体验了几个晚上。
这个老兄还有个本事。
他祖籍西川。
做的一手好菜。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超市。
买了很多的青菜、肉类。和啤酒。
他烧了几个菜。
做了打卤面。
天气非常热。
房车里面开着空调。
我们吃着面,喝着啤酒。
聊着人生。
我们聊电影。
聊事业。
聊家人。
聊着聊着。
两个高级知识分子抱头痛哭。
两个博士。
一个是影视学院的教授。
一个是阿里系的高管。
竟然不知道该干什么?
竟然赚不到钱。
其实是思维问题。
很多人一首以为,人生的关键是“找份好工作”。
其实,这只是独属于底层人的思维幻觉。
真正决定一个人阶层走向的,不是你有没有工作,而是你手里有没有资源。
说白了,底层才需要一份份投简历、面试、苦苦等待工作机会;
顶层的人,压根不关心“工作”,他们只关心资源怎么分,利益怎么切,规则怎么写。
这些真相,从来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上演,你不走出底层,是看不见的。
工作只是底层的生存命脉,资源才是顶层的生存逻辑普通人焦虑的,永远是“有没有工作”、“薪水高不高”、“岗位稳不稳”。
但你仔细想想,工作,本质是你拿时间、体力、技能,去换一点微不足道的生存权。
它是被设计出来的框架,让大多数人忙碌在岗位上,忘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资源,没有筹码。
而资源是什么?
资源是生产资料,是信息入口,是市场份额,是政策倾斜,是人脉网络,是资本话语权。
有资源的人,决定游戏规则;
没资源的人,只能上班打卡,等别人喂食。
然而,我们从小被灌输教会的是。
阳光之下,人人平等!
看了电影《水饺皇后》。
一开始。
妈妈是打工思维。
在香港举目无亲。
做各种工作都很拼。
可是越努力越不如意。
什么工作都做不好。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最后遇上糖水伯。
在糖水伯的指点下。
才知道去做生意。
去学生意经。
先去调查人流量最多的地方。
也就是考察市场。
然后做水饺。
开始大声吆喝。
也就是营销。
然后非常热情。
这是售后。
会观察。
这是企业管理。
第一次做的水饺没有卖掉。
含泪全部倒掉。
这是质量管理。
请人免费吃。
让人评价。
再去虚心请教并改进。
我和阿里系的高管一起看了电影《水饺皇后》。
顿悟做生意的秘诀。
于是我们开始行动。
做水饺都能做到全球。
同样是面食。
那我们就做打卤火鸡面呗。
模仿是最好的学习。
说干就干。
我们买了面粉。
把卤的味道融入到面粉里面。
用手工揉面。
用清水煮面。
反复尝味道。
把面给不同的人品尝。
然后拿到地铁口的地方售卖。
同时开启账号。
励志的阿里系裁员员工卖火鸡面。
这一招立马奏效。
有效的人设加上性价比超高的产品的产品。
立刻在全网大火。
所以说。
要成事。
专注是最重要的。
专注+专业+专心。
方向正确。
这个世界没有事情是做不成的。
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
我们在最开明的国家。
只要你用点心。
生存完全没有问题。
现在街边开个流动商铺。
城管不再来驱逐。
国家也不收税。
只要你合法经营。
就能有收入。
如果你还是没饭吃。
只能说是你自己太懒。
房车做上招贴画。
更换大电池和太阳能板。
买好原材料。
一切准备就绪。
找地址。
开干。
做生意也没什么难么。
产品好。
敢吆喝。
产品ok。
满足客户的价值。
说到底。
就是价值的交换。
任何生意以及人与人的交往。
都是基于价值的交换。
线下客户是初步积累。
通过让利促销。
积累线下客户。
通过打造网上社交账号。
扩大品牌影响力。
宣传产品。
线上变现。
积累线上客户。
把生意从线下做到线上。
一开始就树立品牌意识。
从无到有。
一步步变现。
用阿里系员工朋友的电商经验。
和自己品牌宣传能力。
小摊贩也能做出大市场。
没想到。
一部电影。
成就两个生意人。
韩寒说过:
你明白所有的道理。
但是你依旧过不好你的人生。
为什么呢?
因为知行合一很难。
尽管我和朋友都是高学历。
都是经历过事情的人物。
但是,光嘴上说。
不行动永远不会成功。
我们的火鸡面和卤味大卖以后。
我们的品牌用的是之前我的公司注册的品牌。
和电影是结合的。
因为我们用的原材料里面有茶叶和巴马水。
主打的理念是健康。
用健康的食材打造最普通的街边食品。
许逊尽管活了136岁。
尽管是最后成为神仙。
但本质上他是个人。
如果不食人间烟火。
是不接地气。
是空中楼阁。
我们需要的是接地气的产品。
需要的是真正的为民服务。
为普罗大众打造最健康最有性价比的街边小食。
是天师的祝福。
是天师的托梦。
就在我和阿里系朋友紧紧相拥。
为我们的成功欢呼的时候。
我们收获了另外一份惊喜。
《茶神许逊》的天使轮融资5kw意外获得!
这让我们的所有围绕《茶神许逊》电影的品牌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我们又投入到《茶神许逊》电影的拍摄工作中。
找最专业的团队。
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要打造最优秀的电影。
其间要经历各种各样突发事件。
原来
许天师让你吃各种各样的苦。
就是为了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