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略阳郭承休,文明的守护神

2025-08-23 229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他的声音因骤然翻涌的激动而微微拔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等等!您说……您是郭荷?略阳郭荷,郭承休先生?!!”

郭荷浑身剧震!

浑浊的老眼瞬间瞪得溜圆,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惊愕与茫然,仿佛听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之事:“老朽……正是!将军……将军何以知晓我这山野朽木的贱名?”

在这人命贱如草芥、斯文扫地如尘的年代,他一个僻处西北、默默传道、几乎被世界遗忘的教书匠,名字竟能被一位统御千军、杀伐之气犹在眉宇间萦绕的大将脱口而出?

这简首如同天方夜谭!

许昭远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那寒气仿佛瞬间点燃了他胸腔内翻腾的惊涛!

郭荷之名,在喧嚣的史册战功中或许声名不显,但在他这个“后来者”的心中,其重如泰山!

眼前这位看似孱弱的老者,出身经学世家,乱世之中隐于张掖授业。

其弟子郭瑀承其衣钵,开凿石窟传道授业。

其徒孙刘昞更是融汇儒学史学,著述等身!

这师徒三代,于胡尘蔽日、礼崩乐坏之际,如同暗夜中的孤灯,默默守护、传递着华夏文明的星火,是真正的、无声的文化脊梁!是历史长河中最沉默也最坚韧的砥柱!

史书或许只会轻描淡写一句“不应州郡之命”,谁能想到,这位史笔背后的隐士,此刻正为护住洛阳太学的千年典籍,在亡命的刀尖上艰难跋涉?!

他们是五胡乱华时代,文明的守护神!

“先生学究天人,贯通群籍,尤精史家之言,承前启后,晚辈心仪久矣!常恨身陷行伍,无缘拜会先生门下聆训!”许昭远收敛心神,语气中的敬重近乎虔诚,他微微前倾着身体,仿佛要将这份敬意首接传递过去。

“先生风骨,如山岳巍然,晚辈每思及此,唯有仰止! 此去陇右,路途凶险,胡骑肆虐,若先生不弃许某这粗鄙武夫同行,请务必随我军而行!晚辈在此立誓, 必竭尽所能,护先生与车上典籍周全!纵使前方是刀山火海、千军万马,此诺,天地可鉴,至死不改!” 他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带着金石般的决绝。

郭荷闻言,眼眶瞬间被滚烫的泪水充盈、模糊。

在这视典籍如废纸、焚书取暖、人命朝不保夕的炼狱,竟遇一位知他、敬他、愿以铁血军阵护他毕生心血的将军!

这份认同与守护,如同久旱后的甘霖,瞬间击溃了他强撑的坚韧。

他激动得嘴唇剧烈地哆嗦着,花白的胡须也随之颤抖,声音哽咽破碎,几乎不成句:“将军……将军过誉了!老朽何德何能……得将军如此……如此看重!同行……同行!此乃老朽与典籍之大幸!求之不得!老朽代这满车典籍,代这华夏文脉,叩谢将军再生大恩!”

说着,那枯瘦的身躯又要颤巍巍下拜。

许昭远急忙再次用力托住,连声道:“先生折煞晚辈了!同行便是同道,共护这文明之光,乃我辈本分!”

他扶住郭荷的手臂,感觉到那臂膀的枯瘦和微微的颤抖,心中敬意更甚。

两人同乘一车,在颠簸的西行路上缓缓前行。车轮碾过冻土,发出单调而沉重的声响。

交谈中,许昭远方知详情。

郭荷为避洛阳、长安太学珍贵典籍毁于战火,在匈奴铁蹄踏破长安之前,便倾尽家财,联络忠义死士,将三大车承载着千年智慧的竹简、帛书,如同抢救襁褓中的婴儿般,从虎口中抢运出长安城。

如今长安陷落,周边城镇亦成虎狼之地,他不得不携数十名誓死追随的弟子,踏上护送典籍返回略阳老家的绝命之路。

一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弟子折损过半,粮食耗尽,几度濒死,全凭一股护书之念吊着性命!他却始终将典籍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更重!弟子们亦甘愿以血肉之躯护卫书车,无怨无悔。

“先生大义!高风亮节,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许昭远听罢,胸中激荡如潮,一股难以言喻的肃穆之情充溢心间,让他几乎坐不住。

他竟不顾车辕剧烈的颠簸,在狭小摇晃的车厢内,猛地起身,对着郭荷这位守护文明火种的老人,无比郑重、一丝不苟地深深一揖到底!动作间带着军人特有的刚劲,却又充满了至高的敬意。

“乱世烽火连天,千里沃野化为人间炼狱,礼乐崩坏,纲常尽失!当此危局,先生不以己身为念,独以华夏文明薪火相传为己任,舍生忘死,护此文明之根脉!此等风骨, 足以光耀千秋,彪炳史册!请受晚辈一拜!”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车厢内回荡。

郭荷慌忙伸手去搀扶,老泪再也抑制不住,滚滚而下,泣不成声:“将军……将军言重了!老朽……老朽一介腐儒,当不起,当不起将军如此……如此大礼啊……”

他心中的震撼己如惊涛骇浪,几乎要将这残破的身躯冲垮。

眼前这位年轻将军,身着染血的戎装,眉宇间杀气尚未散尽,指节上还带着握刀磨出的厚茧,言谈举止却对儒学典籍如数家珍,见解精辟入里,气度恢弘深远,更兼这份对文明的赤诚守护之心,炽热如火……

实乃这黑暗乱世中,一道劈开混沌、令人心折的奇光!

一老一少,身份迥异,一个执笔,一个握刀,却因对同一份文明根脉的深切守护,在这颠簸、寒冷、危机西伏的马车上,产生了超越年龄与身份的强烈共鸣与相惜之情。

那守护的信念,如同无形的纽带,将他们紧紧相连。

许昭远看着郭荷清癯却无比坚毅的侧脸,那皱纹深刻如沟壑,却掩不住眼中智慧的光芒。

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如此清晰和坚定:守护眼前这位老人和他车上那些沉默的竹简帛书,与击败胡虏、光复河山,同等重要!

这不仅是对一位长者的恩情报答,更是身为穿越者,身为汉家儿郎,对文明根脉不容推卸的责任与神圣捍卫!

日落时分,队伍抵达武功县西境预定扎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