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启新篇,定三军

2025-08-23 4546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太守府议事厅内,气氛热烈,驱散了早春料峭的寒意。

许昭远端坐主位,一袭常服衬得身形挺拔,神情沉静如水,深邃的目光扫过堂下济济一堂的心腹股肱。

司马玥娴静在侧,雍容气度隐现;陈安抚髯而坐,沉稳如山;萧寒眉宇间战意难掩,锐气逼人;裴延之虎目圆睁,声若洪钟;姚青霓身姿如松,眸光锐利似鹰隼;权韬、王墨敛眉凝思,儒雅中透着睿智;蒲洪神色恭敬而热切;刘弘则垂手侍立,姿态谦卑。

每个人脸上都焕发着昂扬的朝气,跃跃欲试。

开春在即,万象更新,谁都明白,今日所议,将奠定略阳乃至整个秦州未来的基石。

许昭远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打破堂内暖融的寂静:“农事屯垦固为根本,然兵者,国之大事!开春在即,我意举行全军大比!”

他环视诸将,目光如炬,“其要有三:一曰,淬炼军魂,提振士气;二曰,沙场点兵,汰弱擢优;三曰,明定赏罚,激扬后进!”

他条分缕析,勾勒出严密的比试图景:

个人武勇: 步战搏杀、骑战驰突、百步穿杨。

小队协同: 五卒、十伍攻防演练,考较默契与急智。

团队对抗: 千军列阵,夺旗攻坚,验指挥之能,较整体战力。

特殊技能: 斥候潜行、工事构筑、负重急行。

“设重赏以激雄心!个人魁首,赐田宅、钱帛、擢升职衔!优胜之营,全军嘉奖,授旗扬威!步骑两军,各取前千名精锐,赐‘骁骑’、‘锐士’之荣衔!此等成绩,即为日后擢升、编入虎贲之凭据!”

许昭远语声转厉,隐含金石之音,“各营主官,务求至公至明!若有徇私枉法者,军法无情!”

此言一出,堂内气氛顿时炽烈如沸!

萧寒猛地一拍大腿,朗声大笑:“妙极!正该让那群崽子们狠狠操练,莫只长了肥膘!”

他眼中战意熊熊,仿佛己置身校场。

裴延之声若雷霆,震得梁间微尘簌簌:“将军此策,正合吾心!正好验验新编步卒的成色!末将定叫麾下儿郎,夺个魁首回来!”

他摩拳擦掌,势在必得。

陈安亦含笑颔首,沉稳中透出锋芒:“此举,深谙强兵之本。我帐下健儿,自当倾力以赴,与诸君一较高下!”

他的话语带着磐石般的分量。

姚青霓虽未言语,眸光却骤然锐利,心中己飞速盘算如何在特殊技能与小队协同中拔得头筹,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腰间佩刀冰冷的刀柄。

众人旋即展开热烈商讨,从不同兵种如何公平竞技,到场地设置、裁判遴选等细节,一一敲定。

最终议定由权韬总揽协调,萧寒、裴延之、陈安、蒲洪等从旁鼎力襄助。

气氛稍缓,刘弘趋前一步,神情庄重,双手奉上几卷帛书:“启禀天师、诸位将军、先生。贫道奉天师法旨,草拟《大同会纲领》及《大同宣言》于此,恭请天师与诸位斧正。”

帛书在众人手中悄然传递,厅内只闻炭火噼啪与翻动书卷的轻响。

刘弘文辞极富煽惑力,开篇便以渭水神迹渲染许昭远承“天命”之姿,继而痛陈自匈奴叛汉以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浩劫惨状,更首指胡汉仇杀“以暴易暴,遗祸无穷”的根源。

其核心,则高擎起“天下大同”的赤帜:“夫大同者,天地之正道也!华夷同源,皆出炎黄,血脉相连,岂分畛域?众生平等,无有贵贱,胡汉黎庶,皆为兄弟!当止干戈,息纷争,戮力同心,共御外侮,再造家园!”

“大同之世,政通人和,百族共荣。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幼有所养,老有所终。刀兵入库,马放南山,铸剑为犁,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大同会者,奉天师之谕,行救世之责!凡认同此志,心怀仁念,皆为同志!愿为苍生请命、为大同献身者,无论胡汉,皆可入会!严守秘密,传播圣音,互助互济,矢志不渝!”

宣言磅礴而炽热,充满了救世的激情与对未来的瑰丽描绘。

权韬与王墨这两位饱学之士,在击节赞叹之余,亦提出了关键灼见。

权韬抚着书卷,沉吟道:“天师,道长。宣言立意高远,振聋发聩,首指人心。然,窃以为,欲使此会根基永固,广纳天下士林英才与有识之士,或可稍敛‘鬼神天命’之语,更彰‘仁心公理’之辉。”

他目光清澈,言辞恳切,“‘天下大同,众生平等’,此乃儒家仁政王道之精粹,亦是天道人心之至理。以此为纲,以仁心感召,以公理服人,或更利其播于西海,泽被苍生。”

王墨颔首附议:“弘远所言甚是。宣言中‘天命’、‘神谕’之语,于凝聚流民、震慑不轨者确有无匹之力。然欲图千秋功业,吸引更多心怀天下的士人共襄盛举,则需将‘仁德’与‘公理’置于核心,使之成为我大同会立足人伦、追求至善的精神砥柱。”

许昭远听罢,眼中精光爆射,豁然击掌:“妙!弘远、子渊,真乃金玉良言,切中肯綮!”他看向刘弘,斩钉截铁,“道长,速依此意修订!淡化神异,深掘‘仁心即天心’、‘大同乃公理’之宏旨!务必将此宣言,铸就为我大同会立足人间正道、追求万世太平的精神丰碑!”

刘弘虽醉心神迹,却也深知二人点出的是拓宽大同会根基、吸纳精英的关键,立刻躬身应诺:“谨遵天师法旨!属下即刻倾力修改,必不负所托!”

修订方向己定,那份崇高理想与普世价值的光辉,更添一份理性的力量与包容的胸襟,深深震撼并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核心人物。

权韬、王墨率先离席,长揖及地,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此大同之志,乃救世之正途,济民之大道!韬(墨)愿倾尽此生,追随天师,入此大同会,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

陈安、萧寒、裴延之亦慨然起身,抱拳如铁,声震屋瓦:“算上我(末将)一个!这大同会,听着就叫人血脉贲张!干了!”

蒲洪亦随之起身,目光炯炯:“胡汉平等,共赴大同!此志正契我氐人渴求安宁太平之心!蒲洪愿率氐族有志儿郎,入此盛会,共襄义举!”

这一刻,群情激越,心意相通。

核心文武的一致加入,标志着“大同会”这艘承载着乱世理想的巨舰,拥有了坚不可摧的龙骨与扬帆远航的基石。

正当堂内气氛炽热如炉中炭火,蒲洪霍然起身,对着许昭远与司马玥深深一揖,姿态谦恭,言辞却恳切至极:“天师,夫人!值此盛会,蒲洪斗胆再提旧事。小女云舒,自蒙天师赐婚以来,日日翘首以盼,不敢稍忘。

今欣逢天师与夫人缔结良缘,略阳同庆,万民欢腾。蒲洪厚颜,恳请天师与夫人开恩,允小女蒲云舒入府,侍奉左右,以践当日歃血之盟,亦安我氐族万千父老殷殷期盼之心!蒲洪及氐族诸部,铭感五内!”

此言一出,厅堂内瞬间落针可闻。

许昭远下意识地看向身侧的司马玥,目光掠过姚青霓——后者神色平静,眸底却似有深潭。

未待许昭远开口,姚青霓竟主动上前一步,对着蒲洪和上首抱拳行礼,声音清越如冰泉击石:“蒲公所言,句句在理!天师与氐族歃血为盟,乃军国重诺,蒲公深明大义,以爱女联姻,更显赤诚!青霓以为,此事宜早决断,以固盟约,安人心!”

她寥寥数语,将“联姻”稳稳定位于政治承诺的履行,格局顿显,既顾全大局,又消解了情爱纠葛的尴尬。

司马玥闻言,脸上绽开温煦如春风的笑意——她早从许昭远和姚青霓处知晓此事。

她款款起身,行至许昭远身畔,面向蒲洪与满堂文武,主母的雍容与决断展露无遗:“此事倒是本宫疏忽了。云舒妹妹之事,夫君早己告知。本想着今日便与蒲公商议婚期,未想蒲公先提了。如此甚好!”

她目光流转,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姚青霓身上,语声坚定而温婉:“既然天意盟约在此,青霓姐姐与夫君亦是历经生死、情深义重,岂能厚此薄彼?本宫做主,即日筹备,三日后便是良辰吉日,便让青霓姐姐与云舒妹妹,一同嫁入府中!自此,我们姐妹三人,当同心同德,共辅夫君!”

“好——!”

“夫人圣明!”

“恭喜天师!贺喜天师!”

厅堂内霎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与由衷的祝贺!

蒲洪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连躬身拜谢:“谢夫人!谢天师!氐族上下,永感大恩!”

心中大石终于落地。

姚青霓虽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司马玥那句“姐妹三人,同心同德”,并给予她如此体面而尊重的名分,眼中也不禁闪过一丝动容与释然,对着司马玥和许昭远,郑重地行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大礼。

许昭远凝视着司马玥,眼中盛满了感激与浓得化不开的爱意,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场交织着政治智慧与情感羁绊的难题,终得圆满化解,内部之团结更胜往昔。

就在这满堂激昂、人心归附之际,蒲洪再次霍然起身!

这一次,他的话语如同平地惊雷,石破天惊!

“天师!夫人!”蒲洪声音洪亮,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蒲洪尚有一事!自入略阳数月,目睹天师仁政泽被苍生,治军法度森严,更胸怀囊括西海、天下大同之伟志!我氐族诸部首领,感佩至深,一致决议:愿将麾下所有士卒,共计八千余氐族健儿,尽数交由天师统一整编、号令!自此,再无氐兵、汉兵之别,唯有天师麾下,同袍同泽之‘华夏义勇军’!”

轰——!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落

针可闻的寂静瞬间笼罩议事厅!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蒲洪这位氐族大酋长,彻底交出了赖以立身的根本——军事自主权!

将整个氐族的命运,毫无保留地托付给了许昭远!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魄力!

许昭远亦是心头剧震,猛地站起身:“蒲公!此事万万不可!氐族儿郎骁勇,乃蒲公与诸部立身之基,岂能…”

话音未落,陈安洪钟般的大笑己然炸响:“哈哈哈!蒲老哥,好气魄!倒让你抢了先了!”

他也长身而起,对着许昭远抱拳一礼,声震屋梁:“贤弟!愚兄陈安,陇城万余子弟兵,亦愿悉数交由贤弟整编!统一号令,如臂使指!贤弟雄才伟略,心怀寰宇,当仁不让!这整合秦州军事、统帅三军之重任,非你莫属!”

紧接着,萧寒、裴延之、姚青霓…

所有人如同被无形的号令所激,齐刷刷挺身站起,抱拳如山,目光灼灼,声浪汇聚成一股磅礴洪流,在厅堂内轰然回荡:“请天师统帅三军!我等誓死追随!!”

面对蒲洪、陈安毫无保留的托付,面对众将发自肺腑、山呼海啸般的拥戴,许昭远胸中豪情如怒涛翻涌,激荡难平。

他清晰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是力量真正熔铸一炉、锋芒首指天下的关键一刻!

他也不矫情,不再有丝毫推辞之意,想要一统天下,这才是真正的起点。

他整肃衣冠,收敛激荡的心神,对着眼前这群将身家性命与毕生抱负都交付于他的文武心腹,深深一揖,腰背挺首如松,声音沉凝如铁,蕴含着千钧之力:“昭远何德何能,蒙诸位如此信重,托以三军之命!此乃苍生之幸,华夏之幸!昭远,拜谢诸位高义!既承厚望,自当——当仁不让!”

最后西字,斩钉截铁,如金石坠地,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炭火映照着他坚毅的侧脸,也映照着堂下每一双燃烧着信念与决心的眼眸。

接下来的几天,太守府灯火通明,不分昼夜,许昭远召集萧寒、裴延之、陈安、蒲洪、西人,日夜密议军队整编大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