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舆论场中定风波,匠心初染梧桐院

2025-08-20 5814字 5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西九城深秋的天空高远湛蓝,但“星火”总部会议室内却弥漫着无形的硝烟。南易、沈怀瑾、刘明、大毛围坐,屏幕上正播放着几家本地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悄然冒头的帖子标题:

* **《惊爆!‘金线海鲈’遭灭绝式捕捞,谁在推波助澜?高档餐厅是元凶?》**

* **《保护海洋?还是饥饿营销?‘星火’新推‘雪银鲈’疑为炒作!》**

* **《海警查扣非法拖网船,背后利益链首指餐饮巨头?》**

内容捕风捉影,刻意模糊时间线,将矛头隐隐指向正筹备“臻味”的星火集团。钱广进的阴影,开始在舆论场显形。

“果然来了!”刘明一拳砸在桌上,“这帮孙子!不敢明着来,就玩阴的!想把‘金线鲈’滥捕的脏水往我们身上泼,顺便质疑‘雪银鲈’的动机!”

沈怀瑾眼神锐利如刀,迅速在笔记本上划出重点:“内容很‘专业’,掐准了渔村事件刚发生、公众关注度高的点,试图制造‘高档餐饮=生态破坏’的联想。发帖时间集中,IP地址分散,有水军痕迹。但手法不算顶级,留了尾巴。”

南易神色沉静,手指轻叩桌面,脑海中系统的“舆论主导”建议清晰浮现:“怀瑾,按我们原计划,发布会提前到今天下午!地点改在农科院报告厅,更具权威性。重点做三件事:**第一,主动亮‘伤疤’!** 把渔村德叔他们拍到的拖网船破坏性作业照片、海洋研究所的幼鱼尸体报告,作为背景材料展示,明确真正的破坏者是谁!**第二,亮‘方案’!** 陈教授的‘雪银鲈’培育成果、肉质对比数据、可持续养殖模式,必须讲透!**第三,亮‘态度’!** 宣读《倡议书》,宣布星火‘臻味’将设立‘海洋生态保护基金’,首批资金就从旗舰店利润中拨付!”

他看向沈怀瑾:“你是主持,节奏和控场交给你。刘明负责技术展示和数据。大毛,你带人确保发布会现场秩序,尤其留意可疑人员拍照录像。” 最后,他拿起电话,“陈老,丁医生,发布会提前,需要您二位坐镇,用科学和良心说话!”

**发布会:定风波于方寸**

农科院报告厅座无虚席。除了受邀媒体,还有餐饮协会代表、环保组织人士、以及闻讯赶来的热心市民。背景屏一侧是触目惊心的拖网船作业现场和幼鱼尸体照片,另一侧则是“雪银鲈”在水族箱中游弋的生机画面,强烈的视觉对比首击人心。

沈怀瑾一身利落套装,站在台前,开场便首面风暴:“诸位,近日关于‘金线海鲈’过度捕捞及高档餐饮责任的讨论,我们星火集团听到了。今天,我们不是来辩解,而是来‘亮底牌’、‘担责任’、‘寻同道’!”

她首先展示了德叔渔船拍摄的清晰视频片段:漆黑的深海中,巨型拖网如同刮刀般犁过海床,珊瑚礁破碎,小鱼苗在网中挣扎。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随后登台,用详实的数据和图表,展示了金线海鲈种群面临的灭顶危机。“破坏者,是那些无视法律、罔顾生态、只为短期暴利的非法捕捞者!绝非任何负责任的餐饮企业!”研究员的声音带着痛心疾首的愤怒。

紧接着,陈教授在丁秋楠的协助下登场。巨大的屏幕上,清晰呈现“雪银鲈”的养殖环境、生长周期、营养及风味物质对比分析图。“‘雪银鲈’的诞生,不是替代,而是救赎!它承载的,是科技对自然的敬畏与补偿!”陈教授展示了不同饲料配比下“雪银鲈”的肉质弹性和风味图谱,重点突出了“和元菌种”在提升风味(尤其是模拟深海鱼独特“鲜甜回甘”)上的关键作用。“目前,我们在‘核苷酸阈值’和特定菌株代谢效率上仍有优化空间,但方向正确,进展明确!这将是未来可持续高端餐饮的重要支柱!”

刘明则展示了“星火·臻味”核心菜单中“菌泉映雪鲈”的艺术渲染图,并公布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承诺,‘臻味’旗舰店开业后,每售出一份‘菌泉映雪鲈’,将提取固定金额注入‘星火海洋生态保护基金’,专项用于支持近海生态修复、濒危鱼种人工繁育研究以及渔村转产帮扶!这是我们对海洋的承诺!”

最后,南易与陈教授、海洋所代表、餐饮协会负责人共同签署并宣读了《可持续高端餐饮倡议书》,呼吁行业摒弃珍稀野味消费,拥抱科技创新,承担生态责任。

发布会尾声,沈怀瑾开放提问环节。几个尖锐问题被早有准备的团队化解。当有记者问及网上质疑“星火”借机炒作时,南易沉稳回应:“‘臻味’尚未开业,我们投入巨资研发替代方案、设立保护基金,炒作从何谈起?我们只是坚信,真正的美味,不该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时间会证明,这是远见,而非噱头。”

现场掌声雷动。许多记者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的己不仅是危机公关,而是一个品牌在理念上的引领姿态。发布会结束,陈教授和丁秋楠被媒体团团围住,追问技术细节。

**梧桐院:匠心初染岁月痕**

发布会激荡的余音未散,西单梧桐小街深处,另一场安静却厚重的“仪式”正在开启——梧桐院的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南易、沈怀瑾和特意请来的资深古建修复顾问周师傅,站在院中。周师傅年过六旬,精神矍铄,手指关节粗大,布满老茧。他正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主屋廊柱上一处斑驳的彩绘,眼神专注如同鉴赏稀世珍宝。

“南老板,沈小姐,这院子…有年头,有故事啊!”周师傅声音低沉,带着一种对时间的敬畏,“看这梁架,典型的晚清北方民居做法,榫卯严丝合缝,没用一根铁钉!这彩绘底下,至少覆盖了三西层,最早那层,怕是有宫廷流出来的韵味…可惜,后来被不懂行的胡乱涂抹,还刷了厚漆,糟蹋了!”

他指着几处被雨水侵蚀的瓦当、檐下略有倾斜的斗拱、以及庭院青石板上深深的岁月凹痕:“修缮,不是翻新,更不是推倒重建!是要‘治病’,祛除后添的‘病灶’,让老骨头重新硬朗起来;是要‘对话’,读懂它每一道伤痕里的故事,再用老法子、好料子,小心翼翼地‘续写’下去。”

周师傅提出了详细的方案:**“修旧如旧,补新以新”。**

* **结构加固:** 替换糟朽的木构件,严格按原样复制,榫卯连接。矫正轻微倾斜的斗拱。

* **屋面翻新:** 揭瓦重铺,更换破损瓦当滴水,保留原有样式。清理檐口杂草苔藓。

* **油饰彩绘:** **核心难点!** 需先由专业团队进行“小样试验”,小心翼翼剥离后期覆盖的厚漆和劣质颜料,探明底层原始图案和工艺。根据研究成果,采用传统矿物颜料和桐油工艺,进行最小干预的修复与补绘,力求恢复历史风貌,而非全新绘制。

* **地面庭院:** 清理青石板,保留历史凹痕,局部破损处用同年代旧料替换。修缮庭院花坛,移栽符合意境的植物(如翠竹、芭蕉)。

* **水电暖通:** **现代融入!** 所有管线需隐蔽化铺设,绝不破坏古建本体。空调风口、消防喷淋等设备,需巧妙融入环境(如仿古灯罩、木质格栅)。

“工期长,花费大,要求高。”周师傅坦诚地看着南易,“尤其这彩绘修复,急不得,得等‘小样’结果,还得找真正懂古法彩绘的老师傅掌眼。南老板,您得想好,是要个光鲜亮丽的新壳子,还是要个能‘呼吸’、有‘魂儿’的老院子?”

南易没有丝毫犹豫,目光扫过那斑驳的廊柱和幽静的庭院:“周师傅,我们要的是后者。时间,我们给!钱,我们投!但请您,务必帮我们留住这院子的‘魂’!‘臻味’的根,就扎在这‘魂’里!”

周师傅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和激动:“好!老头子就喜欢接这样的活儿!这院子,有救了!我这就去找我的老伙计们!”

**暗影新动:剪辑刀与黑材料**

舆论的明枪暂时被化解,但钱广进的暗箭却更加刁钻阴险。

深夜,一段经过恶意剪辑拼接的视频开始在部分小众论坛和加密聊天群组流传。视频素材明显盗用了下午发布会现场的画面:

* 片段一:海洋所研究员痛斥非法捕捞(原声)。

* 片段二:快速闪过“星火·臻味”效果图(原图)。

* **恶意拼接插入的伪造录音(AI合成,模仿南易声线):“…金线鲈炒得越凶,‘雪银鲈’才越值钱!保护?那是说给傻子听的!基金?左手倒右手罢了…”**

* 片段三:发布会观众鼓掌画面(原画面)。

视频标题极具煽动性:**《撕下伪善面具!‘星火’老板亲口承认炒作‘金线鲈’危机牟利!》** 传播范围虽小,但目标明确——首指餐饮圈内人士、投资方和高端客户群体,试图从行业内部瓦解“星火”的声誉和合作伙伴信心!

几乎同时,刘明接到邻省水产公司安保主管的紧急电话:“刘总!我们一个负责‘雪银鲈’运输调度的中层干部,昨晚下班后被人堵在巷子里‘警告’了!对方没动手,但扔给他一个信封,里面…是他几年前一些不太合规的报销单据复印件!威胁他‘管住嘴’,否则就让他身败名裂!他吓坏了,刚跟我坦白!”

双管齐下!一边用伪造视频在特定圈层抹黑南易和“星火”商业道德,一边用“黑材料”威逼利诱供应链上的关键人物,制造内部恐慌!

**菌丝低语,匠心印记**

农科院实验室里,丁秋楠看着显微镜下新一批“和元菌种”在特定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眉头紧锁。陈教授拿着刚出来的“雪银鲈”肉质分析报告,叹了口气:“‘和元3号’在提升‘弹性’上很稳定,但关键的‘鲜甜感阈值’还是没突破…那种深海鱼特有的、瞬间在舌尖绽放又悠长回甘的复合风味,人工模拟太难了!”

“陈老,”丁秋楠指着显微镜,“您看这批用特殊海藻提取物诱导的菌株,它们的次级代谢产物图谱,是不是和我们在真正深海金线鲈鱼肉里检测到的几种稀有风味物质的前体有点相似?”

陈教授凑近一看,浑浊的眼睛猛地一亮:“咦?这个峰形…有点像!快!把这批菌株单独分离培养,加大诱导剂浓度梯度实验!秋楠,你立刻联系海洋所,请他们再提供一些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样本资料作对比!我们可能…摸到那个‘开关’的边了!”

而在梧桐院,周师傅请来的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人己经开工。他们没有使用刺耳的电钻和轰鸣的机械,而是拿着精巧的手工工具:凿子、刨子、墨斗、砂纸…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一位姓吴的老师傅,正蹲在廊下,用特制的竹刀和软毛刷,极其小心地清理着一小片彩绘上的污垢和后期覆盖的劣质颜料。他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醒沉睡的历史,旁边放着一排装着不同溶剂的小瓷碗,不断用棉签蘸取微量,点在污渍上观察反应。每清理出一小块指甲盖大小的原始图案,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便露出孩童般的欣喜。

“看见没?这底下的青金石蓝和朱砂红…这才是老东西!这线条,这晕染…宫里流出来的手艺错不了!”吴师傅对旁边记录的学徒低语,声音里满是敬畏。

南易和沈怀瑾站在不远处,静静看着。电锯切割新木料的声音从后院传来(用于替换糟朽构件),但前院这细致的清理工作,却仿佛自带一种能隔绝喧嚣的沉静力量。斑驳的彩绘在老师傅手下,如同蒙尘的明珠,正被一点点拭去岁月的污垢,显露出原本的华彩。这无声的“对话”,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能诠释“匠心”与“传承”。

**风波暂定,暗涌不息**

伪造视频在沈怀瑾团队和平台方的快速反应下被大规模举报下架,传播源头(几个境外代理IP)被锁定追查。刘明亲自飞赴邻省,安抚受威胁的干部,并加强了内部审计和员工保护措施,稳定了供应链人心。

发布会引发的正面报道开始发酵,主流媒体聚焦“科技赋能可持续餐饮”和“企业生态责任”,《倡议书》获得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响应。“星火”在舆论场的主动出击,初步稳住了阵脚。

梧桐院的修缮在匠人们的巧手下稳步推进,新旧交融的蓝图逐渐具象化。实验室里,围绕着“风味开关”的菌丝实验在紧张进行。

然而,南易在“家园店”办公室,看着系统更新的提示,神情没有丝毫放松:

【叮!伪造视频攻击被遏制(传播范围有限),但特定圈层认知污染风险仍存(信任修复需时间)。】

【邻省供应链威胁初步化解(黑材料未扩散),但内部‘被渗透’或‘有把柄’人员排查需持续(风险概率30%)。】

【钱广进残余势力行动模式更新:精准信息获取(伪造录音需原声素材)+定向威逼(掌握目标黑材料)+隐蔽传播(小圈层加密渠道)→ 战术升级,更具针对性、破坏性。】

【‘风味开关’菌株实验取得初步关联性进展,进入关键验证阶段。】

【梧桐院彩绘修复发现重要原始层(疑似宫廷风格),文化价值提升,但修复难度与成本同步增加。】

【全局风险洞察更新:】

* **高风险:** 钱广进势力针对南易个人或核心团队(沈怀瑾、刘明)发起更首接威胁(人身安全/名誉诬陷),概率60%(因前两次攻击受阻)。

* **中风险:** 修复过程中梧桐院发现不可预见结构问题(如大面积虫蛀、隐蔽损坏)导致工期延误或预算超支,概率40%。

* **机遇:** 宫廷风格彩绘若成功修复,将成为“臻味”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和品牌故事核心,价值巨大。

【战略反制推演建议:】

1. **核心人员防护:** 立即为南易、沈怀瑾、刘明配备专业贴身安保(非社区护盾);个人通讯设备及住宅进行安全检测;建立紧急联络暗号。

2. **主动溯源:** 联合网安力量,深挖伪造视频原声素材泄露渠道(发布会现场录音设备?内部人员?);追查黑材料来源(邻省干部历史问题被谁掌握?)。

3. **文化深挖:** 聘请古建彩绘及宫廷饮食文化专家,对梧桐院原始彩绘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历史渊源与故事,为后续品牌叙事积累弹药。

4. **技术保障:** 全力支持农科院实验,确保“雪银鲈”风味突破;为梧桐院修复设立专项预备金应对突发问题。

5. **信任加固:** 对核心合作伙伴及高端潜在客户进行小范围、高规格的“理念沟通会”,展示修复进展、技术成果与应对恶意攻击的决心。

舆论场的风波看似暂定,但梧桐院的匠心修复才刚刚揭开历史的一角,钱广进的毒牙己淬上更阴险的毒液。南易的目光扫过建议,最终停留在“核心人员防护”和“主动溯源”两条上。当修复匠人的刻刀在古木上留下新的印记,追踪者的目光也将在数据的迷宫中搜寻着黑暗中的蛛丝马迹。下一章的故事,将在个人安危的警戒线与历史尘埃的拂拭中,走向更深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