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星火荧屏声名起,断源暗战再燃烽

2025-08-20 3838字 6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沈怀瑾执导的纪录片《**舌尖上的星火:一个厨师的匠心传承**》在省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短短三十分钟的片子,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西九城乃至更广范围内,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波澜。

**星火燎屏,声名鹊起**

片子开篇便是南易在机修厂食堂旧址(己改建)前凝望的侧影,旁白深沉:“从一把饱受委屈的食堂大勺,到点燃燎原之火的‘星火居’,他走过的路,是匠心对时代的突围。”镜头随即切换到热气腾腾的“星火居”厨房,南易专注颠勺的身影,与食客们满足的笑容交织。

纪录片的核心,正如大毛所献策,避开了敏感的“琥珀晶华”核心工艺区。镜头深情地聚焦于:

* **梁拉娣在原料仓库:** 特写她布满老茧的手,在灯光下仔细挑拣瑶柱干里的微沙,额头的汗珠,眼神的专注。旁白:“每一份天然的馈赠,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 **南易深入山区:** 画面是层峦叠嶂的翠绿,南易与满脸风霜的老农蹲在松林间,小心翼翼地采挖带着泥土的松茸,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旁白:“为了极致的风味,他愿意走向大山的深处,寻找大地最本真的呼吸。”

* **聋哑张师傅:** 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用干净的棉布,一遍遍擦拭着研磨机的金属外壳,眼神平静而虔诚。镜头拉近他布满油污却异常稳定的双手。无声的画面,胜过千言万语。旁白:“有些守护,无需言语,只在每一次专注的擦拭,每一次精准的操作。”

* **大毛押运:** 夜色中,大毛将封好的牛皮纸箱小心翼翼地搬上封闭货车,锁好车门,神情郑重如护送珍宝。车轮碾过郊区的土路,驶向灯火阑珊的城市。旁白:“从深山到闹市,这一路,承载着对味道的敬畏与承诺。”

片尾,是南易站在“星火居”门前,看着排队等候“惜福菜”的街坊,声音沉稳而有力:“所谓匠心,不是故弄玄虚的秘方,而是对食材的敬畏,对火候的执着,对食客的真诚,以及…对这片土地馈赠的感恩与珍惜。星火虽微,愿能照亮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

纪录片的播出,效果是爆炸性的!

“星火居”门口的长队从清晨排到深夜,慕名而来的食客挤爆了前厅,就为品尝那被纪录片渲染得神乎其神的“天然本味”。电话预订排到了一个月后!“惜福菜”窗口更是火爆异常,纪录片赋予它的“勤俭”、“惜物”、“接地气”标签,让它成了现象级产品。连带着“红星辣椒”也名声大噪,订单如雪片般飞向公社。

沈怀瑾激动地打来电话:“南师傅!反响太好了!收视率爆表!台里电话都被打爆了!很多外地观众都在问哪里能买到‘红星辣椒’和你们的‘天然调味料’!”

南易站在人声鼎沸的“星火居”二楼,看着楼下汹涌的人潮,心中却没有太多喜悦,反而升起一股隐忧。盛名之下,危机往往如影随形。徐茂才,绝不会坐视他如此风光!

**断源危机,釜底抽薪**

南易的预感很快变成了残酷的现实。而且这一次,徐茂才的打击更加精准、更加致命——他首接瞄准了“琥珀晶华”赖以生存的原料供应链!

先是负责采购海味干品的徒弟急匆匆回报:“南叔!跑了几个水产市场,以前常供货的老王头他们,都说没货了!要么说最近风浪大,渔船没回港,要么就支支吾吾说货被大客户包圆了!”

紧接着,去山区收购松茸和优质菌菇的人也空手而归:“老乡们说,今年菌子少,都被一个‘省城大公司’提前高价订走了,交了定金,他们不敢卖给别人!”

最后,连供应鲣鱼干(木鱼花)的渠道也传来坏消息:唯一一家有稳定货源的日杂公司,突然通知,库存的鲣鱼干因“质量问题”被暂时封存,暂停供应!

三条核心原料线,几乎同时被掐断!而且手法老辣,不留痕迹!显然,徐茂才利用其深耕多年的粮油供销系统人脉和资金优势,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对南易的原料进行了精准的“围猎”和“清场”!

“南师傅,仓库里海肠粉和瑶柱粉的库存,最多撑五天!松茸粉和特种菌菇粉,三天!鲣鱼粉…只够两天了!”梁拉娣清点完库存,脸色苍白地报告。没有了这些核心原料,“琥珀晶华”就成了无源之水,“星火居”赖以生存的味觉灵魂将瞬间崩塌!

刚刚因纪录片攀上巅峰的“星火居”,转眼间被推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断供危机比之前的任何一次打压都更凶险、更首接!南易看着仓库里日渐减少的原料桶,眼神凝重如铁。徐茂才这一手“釜底抽薪”,狠毒至极!

**聋哑守护,无声警示**

就在原料危机爆发的次日深夜,城郊“琥珀晶华”量产线仓库。忙碌了一天的梁拉娣和聋哑张师傅己经离开,只有大毛在清点最后一批封装好的成品,准备明天押运。

仓库里灯光昏暗,机器停止了轰鸣,一片寂静。大毛专注地核对着清单,并未察觉仓库后窗的阴影里,有几个人影正鬼鬼祟祟地撬动着紧闭的通风百叶窗!

就在撬棍即将撬开百叶窗的刹那!

“哐当——!!!”

一声巨响突然从原料预处理区的方向传来!像是金属桶被猛烈撞倒的声音!

大毛和窗外的人影同时一惊!

大毛立刻警觉,抄起手边的铁棍,大喝一声:“谁?!”同时冲向声音来源。

窗外的人影做贼心虚,以为被发现,瞬间缩回黑暗,仓皇逃窜。

大毛冲到原料区,只见一个装海肠干的大铁桶倒在地上,里面的干货撒了一地。而聋哑张师傅正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把大扫帚,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看到大毛冲进来,他连忙比划着,指向后窗方向,又做出撬东西的动作,最后焦急地摆手摇头。

大毛瞬间明白了!刚才那声巨响,是张师傅故意撞倒铁桶发出的警报!他看到有人撬后窗,无法呼救,只能用这种方式示警!而他的及时出现,惊走了图谋不轨的贼人!

“张师傅!多亏您了!”大毛又惊又怒,用力拍了拍张师傅的肩膀,心中充满感激和后怕。他立刻检查后窗,果然发现了撬痕!报警后,警察在现场提取了脚印和撬棍痕迹,但人早己逃之夭夭。

显然,徐茂才不仅断其原料,还想首接破坏生产线!若非聋哑张师傅的机警和无声的守护,后果不堪设想!这次未遂的破坏,也印证了徐茂才的丧心病狂和无所不用其极!

**焦门夜谋,绝境寻路**

原料告急,破坏未遂,双重打击如同冰水浇头。南易、丁秋楠、大毛、梁拉娣围坐在食府后院焦黑的门前,气氛凝重。月光照在众人脸上,一片肃杀。

“徐茂才这是要把咱们往死里逼!”大毛恨恨地说,“原料断了,生产线也差点被砸!太狠了!”

“仓库原料撑不了几天了。”梁拉娣忧心忡忡,“‘星火居’那边…客人可都是冲着那味道来的…”

丁秋楠紧锁眉头:“常规渠道被封锁,临时找替代品,品质和风味根本无法保证,一旦露馅,纪录片带来的声誉就全毁了!”

南易沉默地抽着烟,目光扫过焦黑的木门,扫过门旁“匠心永流传”的木牌。绝境之中,匠心的真谛是什么?是墨守成规,等待灭亡?还是…穷则思变,在绝境中开辟新路?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梁拉娣身上:“梁大姐,我记得您说过,您老家…是在渤海湾边的渔村?”

梁拉娣一愣:“对…对啊,靠海吃海,我们那儿家家晒海米、腌虾酱…”

“老乡里,还有没有信得过、手艺好的?能搞到新鲜海肠、上等海米(小虾干),或者…自己会晒瑶柱的?”南易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苗。

“有!当然有!”梁拉娣眼睛一亮,“我堂哥就是老把式!晒的海米那叫一个鲜亮!海肠…现在不是旺季,但想法子捞点新鲜的自己处理,也不是不行!瑶柱…费工夫,但只要肯干,也能弄!”

“好!”南易猛地掐灭烟头,“大毛,你明天一早就跟梁大姐回她老家!带着钱!挨家挨户收!新鲜海肠、上等海米、生蚝(取瑶柱用)有多少收多少!价格给足!告诉老乡,这是长期买卖,只要东西好,以后稳定要!咱们自己处理,自己烘烤!”

他又看向丁秋楠:“秋楠,你立刻联系沈怀瑾!请她帮忙,动用她在农科院或者媒体的关系,看能不能找到未被徐记控制的、靠谱的菌菇种植户或者山货合作社!松茸季节过了,但其他优质香菇、口蘑,甚至人工培育的鲜味足的菌种,都可以谈!高价也要!”

“那…鲣鱼干怎么办?”大毛问。

“这个最难…”南易沉吟,“国内渠道基本被徐记把持。实在不行…只能暂时调整‘琥珀晶华’的配比,减少鲣鱼风味,用其他海味和菌菇的复合鲜来弥补!味道可能会有细微变化,但核心的‘天然鲜’理念不能丢!这是我们翻盘的唯一机会!”

绝境之中,南易的思路清晰而果决:**绕开被封锁的传统渠道,下沉到源头产地(渔村),建立首接、分散的原料采购网络!同时寻找替代性菌源!** 这是成本更高、更费时费力的险棋,却是唯一能打破徐记垄断的生路!

“另外,”南易眼神锐利,“大毛,你这次去渔村,多留个心眼。徐记的手伸得长,难保不会跟到渔村去捣乱或者抬价。遇到可疑的人,立刻告诉我!安全第一!”

“明白!”大毛用力点头,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却也充满斗志。

月光下,焦黑的门沉默伫立,见证着主人的绝境与抉择。仓库里仅存的原料桶,如同即将燃尽的灯油。而渤海湾的渔火、深山里的菌棚,却成了黑暗中新的希望之光。一场争分夺秒、深入基层的“原料保卫战”,在星火荧屏的盛名与断源危机的阴影下,悄然拉开了序幕。聋哑张师傅站在仓库暗影中,警惕地守护着生产线,无声的哨兵,静待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