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咸阳异动,密探传信

2025-08-20 3210字 3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夜色如墨,泼洒在九原郡的苍茫大地上,寒风卷着沙砾,发出鬼哭般的呼啸。

中军大帐之内,灯火通明,却驱不散那足以将人冻僵的寒意。

一个身影踉跄着被亲兵架入帐中,他身上的商贩衣物早己被撕扯得不成样子,混杂着干涸的血迹与尘土,一张脸蜡黄浮肿,嘴唇干裂,唯有那双眼睛,在看到王贲的瞬间,爆发出骇人的光亮。

“将军!”来人正是王贲派往咸阳的密探,他挣开亲兵的搀扶,双膝一软,重重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咸阳……咸阳出大事了!”

王贲霍然起身,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魁梧的身躯如山岳般投下巨大的阴影,他一把扶起密探,沉声喝道:“讲!”

密探剧烈地喘息着,眼中满是恐惧与悲愤,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竹管,颤抖着递上:“将军……陛下他……陛下他,在沙丘平台……驾崩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九天惊雷,狠狠劈在帐内每一个人的天灵盖上。

王贲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一步,虎目瞬间赤红,难以置信地咆哮道:“你说什么?!”

“千真万确!”密探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哭腔,“不仅如此,中车府令赵高,勾结丞相李斯,矫诏篡改了陛下遗诏!他们……他们废黜了公子扶苏的继承之位,秘不发丧,在回咸阳的途中,拥立了……拥立了公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帐内死一般的寂静,连风声都仿佛被这惊天阴谋扼住了喉咙。

“矫诏……”王贲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那……公子与蒙恬将军呢?”

密探的头垂得更低了,声音细若蚊蚋,却字字诛心:“矫诏之中,赐公子扶苏与蒙恬将军……死!此事现在己经传开了...”

“竖子!奸贼!安敢如此!”王贲须发皆张,这位通武侯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滔天怒火,猛地一拳砸在身前的帅案上。

坚硬的木案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哀鸣,竟被他砸出一道清晰的裂痕!

就在这气氛凝重到仿佛要爆炸的时刻,一个沉稳冷静的声音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僵局。

“王将军,稍安勿躁。”扶苏排众而出,进入帐内,他的脸色同样凝重,但眼神却如寒潭般深邃,没有丝毫慌乱。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咸阳的位置上,缓缓说道:“赵高此人,其心如蛇蝎,其志非小。他所图谋的,绝不仅仅是废长立幼这么简单。”扶苏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他要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整个大秦帝国,都变成他赵高一人的掌中玩物!一旦让他得逞,届时朝堂之上,再无忠良立足之地,我大秦万里江山,必将分崩离析,毁于一旦!”

“若不阻止,大秦危矣!”扶苏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王贲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的血色更浓,他猛然转身,对着帐外亲兵的方向怒吼:“来人!点齐我的亲卫!我王贲今日便要率军南下,将赵高那阉贼碎尸万段,为先帝报仇!”

“不可!”扶苏断然喝止,“将军,此时冲动,正中赵高下怀!九原三十万大军,是帝国北疆的屏障,若无万全之策,擅自南下,便是坐实了谋逆之名,届时赵高正好可以此为借口,号令天下兵马前来围剿,我们便会从清君侧的正义之师,变为人人得而诛之的叛军!”

王贲的拳头捏得死紧,指节泛白,他死死盯着扶苏,最终还是将那股足以焚天的怒火强行压了下去。

他知道,扶苏说的是对的。

正在此时,帐外一名亲兵疾步而入,手中捧着一卷密封的帛书,单膝跪地:“报!咸阳有加急密信,指名要交予公子扶苏!”

扶苏心中一动,立刻道:“呈上来!”

他接过帛书,展开一看,目光骤然一凝。

信上字迹飞扬,锋芒毕露,开篇便是:“今赵高弄权,天下震动,阉宦当道,社稷将倾。平闻公子仁德,驻守上郡,深得军心民望。若公子欲图拨乱反正之大事,可遣心腹之人与我接洽。——陈平。”

陈平!

这个名字让扶苏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此人乃是咸阳城中有名的游士,智计百出,却始终未曾投效任何一方。

没想到,在这最关键的时刻,他竟主动递来了橄榄枝。

“真是天助我也!”扶苏将帛书递给王贲,眼中精光闪烁,“王将军,你看,人心向背,己见分晓。赵高倒行逆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愤慨!这陈平,便是我们插入咸阳心脏的一枚关键棋子!”

他当机立断,对身边的亲信吩咐道:“立刻挑选最精干之人,携带我的信物,即刻动身前往咸阳,务必与此人建立联系!”

安排好这一切,扶苏深吸一口气,目光转向了帐外。

他知道,现在,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即将到来。

蒙恬兄弟的帅帐内,气氛比王贲的中军大帐更加压抑。

当扶苏将密探带回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知二人时,整个大帐陷入了死寂。

蒙恬,这位为大秦镇守北疆十余年,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帝国上将军,此刻面沉如水,握着剑柄的手上青筋暴起。

而他的弟弟,深受始皇帝信任的郎中令蒙毅,则脸色煞白,

“矫诏……赐死……”蒙毅失神地喃喃自语,他无法相信,那个一手将他提拔,视若心腹的始皇帝,会留下这样一道荒唐的遗诏。

更让他心寒的是,自己的政敌赵高,竟然成了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扶苏看着眼前这两位帝国的擎天之柱,他遵循着刘铎的嘱咐,压下心中的悲痛与愤怒,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稳与恳切,对着二人深深一揖。

“蒙恬将军,蒙毅上卿。”扶苏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坚定,“父皇尸骨未寒,赵高奸贼便敢倒行逆施,篡改遗诏,残害忠良,此举与谋逆何异?扶苏今日前来,并非为一己之私,更非贪恋那九五之尊。”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蒙恬:“我是为我大秦江山社稷!是为父皇一生征战所创下的不世霸业!若任由赵高此等阉宦小人窃国,不出三年,天下必将大乱,我大秦,将亡国!届时,我等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父皇与大秦的历代先王?”

扶苏的话语如重锤般,一锤一锤地敲在蒙恬兄弟的心上。

“蒙将军!”扶苏向前一步,声音激昂,“您手握三十万长城军团,这是大秦最精锐的雄师!如今,奸臣当道,君侧不明,扶苏恳请将军,为大秦江山计,为先帝霸业计,起兵南下,清君侧,诛国贼!”

“清君侧,诛国贼!”六个大字,如同惊雷,在帐内轰然炸响。

蒙毅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他猛地看向自己的兄长,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而蒙恬,却依旧沉默着。

他缓缓闭上了眼睛,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但紧握的拳头,以及那微微颤抖的身体,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他是大秦的将军,忠诚与服从早己刻入骨髓。

那封矫诏,无论真假,从法理上讲,都是来自咸阳的“圣旨”。

抗旨,便是谋反,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不仅是他自己,整个蒙氏一族,都将被拖入其中。

可若不抗旨,便是坐视奸贼窃国,眼睁睁看着自己和公子扶苏走向死亡,看着大秦的基业毁于一旦。

忠与义,法与理,生与死,家与国,无数念头在他脑海中疯狂交战,仿佛要将他的神智撕裂。

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烛火在风中摇曳,将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如同鬼魅。

扶苏和蒙毅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注视着蒙恬,等待着他那足以决定帝国命运的最终决断。

良久,良久。

蒙恬终于缓缓睁开了双眼,那双曾令无数匈奴人胆寒的虎目之中,不再有挣扎与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如山崩海啸般积蓄、即将喷薄而出的恐怖力量。

他的目光没有看扶苏,也没有看自己的弟弟,而是越过众人,落在了帅帐一角那柄悬挂于墙壁之上,跟了他半生,饮过无数敌人鲜血的秦王御赐佩剑上。

那,是先帝亲手赐予他的荣耀。

他的手,缓缓抬起,伸向了那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