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手表又震了一下,频率还是462.8MHz,信号源没变,距离也没拉近。林锐盯着后视镜里翻滚的黄沙,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两下——这是他们小队内部的静默确认信号,意思是“目标仍在盯梢,别轻举妄动”。
他没说话,只是把外衣拉链往下拉了半寸,让金属笔的笔帽露出一角。刚才那一震,不是系统提示,也不是设备故障,是笔身里的微型存储卡在共振。沙尘里的电磁环境太乱,但它还是捕捉到了那个信号的波段特征。
“所有人,关主动源。”林锐低声下令,声音压得几乎贴着车座,“通讯器、导航、生命监测,全关。用手环震动和手势。”
副驾的组长愣了半秒,但还是照做。他知道林锐从不开无谓的口,更不会在逃命路上玩战术演习。车里的电子屏一个个熄灭,连应急灯都调到了最低档。整支车队像被抽了魂,只剩下引擎的闷响和轮胎碾过碎石的咔哒声。
林锐闭了会儿眼,调出系统界面。【野外生存Lv.2】的环境建模还在后台跑着,干涸河床的走向、沙层承重、风蚀岩的遮蔽角度,全都标成了绿色通路。他睁开眼,抬手比了个“V”,又指向南侧低地。
车队缓缓转向,压进一道被风沙半掩的沟壑。两侧岩壁不高,但足够挡住高空侦察的视线。B组按指令在岔路口扔下两个空弹匣和一件战术背心,还故意在沙地上拖出几道假脚印,首奔西北方向的废弃雷达站。
“他们要是真蠢,就会追着垃圾跑。”林锐靠在车门边,手一首贴在战术背心内袋上。U盘还在,硬邦邦地硌着肋骨。他没急着看,现在不是时候。
车行二十分钟,队伍在一处岩凹停下休整。林锐第一个下车,蹲在阴影里,从靴筒里抽出一把多功能刀,旋开底部暗格,把U盘塞了进去。接着他脱下左脚的战术靴,把内衬撕开一道缝,重新把U盘塞进夹层,再用胶带封好。
“分开放。”他对组长说,“U盘我带着,绷带你收着。”
组长一怔:“绷带?”
林锐没解释,从战术袋里掏出那半截烧焦的布条,递了过去。组长接过来,刚要问,林锐抬手打断。
“别说话,看手法。”
组长低头细看——斜绕一圈,末端打了个死结,偏外侧。这不是标准包扎法,也不是野战急救的常用技巧。但他见过类似的,去年在边境演习时,一支神秘支援队给伤员处理肩伤,用的就是这种结。
“有人专门教过他们。”林锐低声说,“不是散兵游勇,是体系化的后勤支持。”
组长脸色变了。这意味着对方不是临时拼凑的武装团伙,而是有固定医疗组、有战术规范、有长期作战能力的组织。这种级别的配置,不可能出现在无名戈壁里。
林锐没再说话,掏出战术笔记本,撕下一页,快速写下三行字:
“绷带手法→固定医疗组;
‘4’→时间/坐标;
U盘→目标非我们,是信息。”
写完,他划了根火机,纸页刚烧到第二行,他就松了手。火苗卷着焦边落下,最后一点字迹在风中化成灰,只留下半角焦痕粘在掌心。
组长看着他,眼神有点发紧:“你不打算上报?”
“报给谁?”林锐反问,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楚,“情报被截过一次,小陈死了。遗物被翻,任务简报会变成‘越权证据’。现在我们手里这点东西,一上报,就没了。”
组长沉默。他知道林锐说得对。上面那帮人,从来不缺“合规问责”的借口。
林锐把火机收好,抬头看了眼天。云层压得低,风沙还没停。他摸了摸金属笔,决定再试一次读取。刚才那0.3秒的音频片段太关键,不能就这么丢。
他把笔拧开,取出存储卡,用刀尖轻轻刮掉表面的沙尘,插进战术平板的备用接口——这台平板早就断网了,电池也只充了30%,但足够跑一次数据恢复。
【黑客技术Lv.1】启动,进度条缓缓爬升。三分钟后,屏幕跳出提示:
“检测到残余音频片段,己提取,时长0.3秒。”
林锐戴上耳机,按下播放。
背景是低频的机械运转声,像是老式钟表的发条在转动。然后是一句模糊的对话,语种听不清,但能辨出两个音节:“计划……B-4”。
他猛地睁眼。
B-4。
小陈临死前在地上划的那个“4”,不是坐标,也不是时间,是代号。
他立刻调出系统,把“B-4”和“462.8MHz”同时标记为高危关键词,设定一旦再次捕捉到相关信号,立即触发震动警报。接着他把音频文件加密,存进系统预留的隐藏分区——这是“努力系统”自带的保险箱功能,只有他能访问。
“组长。”他收起平板,“等会进哨所,第一件事,清设备。”
“怎么清?”
“所有终端,先断物理网线,再拆外壳,查有没有被动信标。尤其是通讯模块和电源板。”
组长点头,刚要走,林锐又叫住他:“别用公共检测台,找独立供电的维修间。有人能在系统里做手脚,也能在检测流程里埋钩子。”
组长眼神一凝,没再多问,转身去安排。
林锐靠回车门,手伸进外衣口袋,摸了摸金属笔。笔身微温,像是刚被电流穿过。他忽然想起什么,翻开战术手表的背面——表壳内侧,有一道极细的划痕,形状像半个齿轮。
他瞳孔一缩。
这痕迹,他见过。父亲林建国那块旧表的发条盒上,就有同样的印记。当年他问过,父亲只说:“老东西,修过几次,零件不配套。”
但现在,同样的划痕,出现在敌方追踪信号的共振节点上。
他没声张,只是把表翻回去,指针停在7:06。他没动它,也没上弦。
风沙渐渐小了,车队重新启动。最后一段路是上坡,引擎吃力地吼着。林锐坐在副驾,手一首贴在左脚靴筒上,隔着皮革能感觉到U盘的棱角。
快到哨所时,他忽然抬手,示意停车。
所有人警觉起来,以为又发现了什么。林锐没解释,只是弯腰,把战术靴的鞋带重新系了一遍——不是为了紧固,而是确认U盘还在原来的位置。
然后他抬头,看向哨所外墙上的电子钟。时间显示19:04。
他眯了下眼。
不是7点,是19点。B-4,可能是19:04的代号。
他正要说话,战术手表突然震动。
不是462.8MHz,也不是系统提示。
是一段音频,自动播放。
“计划B-4,启动倒计时,19:04。”
声音很轻,像是从极远处传来,带着老式广播的杂音。
林锐猛地抬头,看向哨所主楼。
楼顶的天线阵列正在缓缓转动,指向他们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