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

2025-08-19 3401字 2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战术平板屏幕上的提示还没消失,林锐的手己经移开了电源键。军务处内网的IP回溯痕迹来得快,去得也快,像一滴水落在烧红的铁板上,瞬间蒸发,只留下焦糊味。

他知道,有人在查他。

不是普通的例行审查,是带着目的的追踪。上一秒还在分析审批链的漏洞,下一秒自己的终端就被盯上,节奏卡得太准,准得像是早就蹲在门口等他开门。

他没动,也没关平板。

反而把刚才那条系统提示截图,存进加密文件夹,命名:“回溯-测试响应时间”。名字起得普通,像日常训练记录,谁也不会多看一眼。

但心里己经敲响了倒计时。

军务处、后勤部长、周志明……三个人像三根钉子,把他父亲的退伍证、代号07、守门项目全钉在一面墙上。现在这面墙被人想封起来,还顺手往他脖子上套了根绳。

不能再等了。

他起身,走到战术腰包前,拉开侧袋,取出那支笔。笔身冰凉,金属丝还在里面。他没拧开,只是用指腹了一下笔帽接缝——三天前他在这里嵌了层薄导电膜,能让信号在跳转时少留0.3秒的延迟。

训练场东南角有个老式信号塔,接的是旧门禁系统,早就没人用了。但郑豪去年冬天喝完茶随口提过一句:“那玩意儿还能收点杂波,要是哪天想说话又不想让人听见,可以试试。”

当时他没在意。

现在他知道,那不是闲聊,是暗号。

凌晨六点十七分,训练场刚解封,晨雾还没散。林锐穿着训练服,肩上挎着平板,像例行设备校准。他绕到信号塔底下,蹲下,假装检查接口盒,实则把笔尾对准接收器,按下隐藏开关。

三次跳转,低功率,信号内容只有八个字:07-守门-三审同签。

发完他就走,没回头。

但脚步放得很稳,像是刚完成一次普通维护。

上午九点,军务处发布通知:守门项目相关档案将于七十二小时后统一归档至绝密库,期间暂停调阅。

林锐坐在办公室,看着通知弹窗,手指在桌边轻轻敲了两下。

不是审批流程出问题,是有人急了。

他打开黑客技术界面,输入权限追踪指令。系统反馈:签发终端位于后勤部长办公室B区备用主机,登录IP经三重代理跳转,最终源头指向军区外网节点。

典型的掩护操作。

真正的决策者不会用自己的终端下命令,但会用别人的权限盖章。他之前查到的三个名字——后勤部长、陈国栋、军务处副处长,全都在审批链上签过字,时间精确到分钟,像排练过一样。

这不是巧合。

是制度性掩盖。

他关掉界面,靠在椅背上,盯着天花板。系统自动弹出提示:【持续警觉状态维持48分钟,+5努力值】。

他没点确认。

反而在心里默念:“技能抽取界面。”

面板浮现,努力值9987,差13点。

他最近刻意压着技能使用,就是为了攒这一抽。高级抽取一次要100点,普通抽虽然便宜,但抽到废技能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

但现在不是抽奖的时候。

是等消息的时候。

傍晚六点,训练场门禁室的旧接收器震动了三次。

林锐早就安排了定时巡检的借口,七点整准时过去。接收器藏在配电箱夹层,他伸手一摸,指尖碰到一张微型存储卡。

卡面没有标记,但他知道是谁的。

回宿舍,门锁落定,他没开灯,首接把卡插进改装过的读卡器。音频文件只有一段话,声音压得很低,但语气清晰:

“小林,你父亲当年没说错——守门,从来不是项目,是人。现在有人想把门关上,顺便把知道门在哪的人,都清出去。周志明只是棋子,真正签字的,是坐在审批链顶端的那三个。小心,他们己经在查你。”

音频结束,读卡器自动格式化存储卡。

林锐坐在床沿,没动。

守门是人?

他脑子里闪过父亲病床前那句“07”,闪过退伍证上的刻痕,闪过庆功宴上那条绣着“LJG-07”的毛巾。原来不是编号,是身份。

林建国不是参与过守门项目,他是守门的人。

而现在的这三个人,要的不是封档案,是要清人。

他打开系统界面,新建标签:“影子组织”。

输入关键词:内部清障、审批链操控、历史知情者清除。

系统自动分析,弹出提示:【新标签“影子组织”创建成功,关联度初始值37%】

37%。

不算高,但足够说明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猜测。

是结构化的存在。

他把后勤部长、陈国栋、军务处副处长的照片拖进标签框,打上标记:审批链-顶层-三方共签。

然后调出父亲的退伍证扫描件,放大刻痕部分。系统开始比对历史档案调阅记录,发现过去一周内,有五次“守门项目”调阅申请,审批人全是后勤部长,但申请部门横跨作战部、军务处、后勤科。

跨部门,同审批,集中调阅。

典型的掩盖式审查。

他们不是在查真相,是在查谁看过真相。

林锐关掉比对窗口,打开未来推演模块。

试用期还剩48小时。

他输入关键词:“影子组织+审批链+72小时归档”。

系统开始运算,光点在虚拟地图上缓慢移动,最终停在三个节点上:后勤部档案室、军务处内网服务器、作战部审批终端。

没有具体行动建议,只有风险提示:【高权限终端存在异常访问记录,建议优先排查】。

他记下IP段,存进加密笔记。

现在他知道了三件事:

第一,影子组织不是外部势力,是军内以“清除知情者”为目的的秘密协作体;

第二,它的运作依赖审批链的顶层共签机制,三人缺一不可;

第三,他们己经开始行动,72小时后,所有线索将被物理封存。

时间不多了。

但他不能硬闯。

绝密库有双人认证、生物锁、实时监控,强攻等于自曝。而且一旦触发警报,对方会立刻销毁所有电子痕迹。

得让他们自己把门打开。

他起身,走到书桌前,翻开训练日志本。在最新一页写下:“申请调阅守门项目补充材料——战术复盘组,林锐。”

字迹工整,理由合规。

然后在下方用铅笔轻轻画了一道斜线,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标记“诱饵己投放”的暗号。

明天,他会以“补充复盘数据”为由,正式提交调阅申请。

审批流程一启动,那三个人一定会动。

只要他们动,就会留下新的痕迹。

而他,己经准备好接招了。

第二天上午,林锐把申请表交到档案室窗口。

管理员接过表格,扫了一眼,说:“守门项目的材料现在不归我们管了,统一移交绝密库,三天后封存。”

“我知道。”林锐点头,“但补充材料属于复盘流程,按条例可以提前调阅。”

管理员皱眉:“这得审批。”

“我己经走完流程了。”他递上电子签批单,“后勤部长昨天批的。”

管理员愣了一下,调出系统核对,确实有记录。

他点点头,转身去后台取材料。

林锐站在窗口外,手指轻轻敲着窗台。

三短一长。

和他昨晚在系统里设定的警戒节奏一样。

他知道,这一单申请,一定会被盯上。

果然,下午两点,系统提示:【检测到异常数据抓取行为,来源:军务处内网,目标:林锐-档案调阅申请记录】

他没急着追查。

反而打开通讯录,找到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号码——张维的表哥,在军区文印室工作。

他发了条消息:“帮我印点东西,老规矩,A4双面,左上角打孔。”

对方秒回:“又要搞事?”

“小事,别问。”

半小时后,文印室送来一叠文件,封面写着《青峰岭行动战术复盘(补充卷)》,左上角打了孔,像要装订。

他翻开第一页,就是那份调阅申请表的复印件。

他把文件放进公文包,起身去了作战部会议室。

会议还没开始,他坐在后排,把文件夹放在桌上,故意让封面露出来。

十分钟后,军务处副处长推门进来,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在他桌上停了一秒。

那一秒,林锐看见他喉结动了一下。

他低头,翻开文件,笔尖在页脚轻轻点了一下。

诱饵,己经咬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