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合作了这么久,你应该清楚我的本事。
所以你只管盯好你自己的目标就行,吃点东西我们就开始。”
“行,没问题。”梅云点头。
听他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没啥问题。
相处了几个月下来,梅云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真的低估姬云泉了。
他远比自己最初判断得更厉害。
于是,她也不再说话,轻轻点了点头。
两人随后就安安静静地吃了饭。
时光一分一秒地流逝,梅云边吃饭边盯着监控画面看。
当她看到江振天和孟真两人先后走出珠宝店大门后,立即放下筷子,对姬云泉说道:
“好了,他们出门了,我们现在就行动吧。”
话音刚落,她己经迅速换上了一套低调的衣服,出了别墅大门。
姬云泉也没耽搁,很快就跟了上去。
与此同时,江振天和孟真恰好朝着不同方向走开。
姬云泉与梅云也照之前的计划,各自跟上,紧随其后不敢有丝毫放松。
两人还不时用微信联系,分享自己发现的可疑动向。
整整一上午,他们都尽心尽力跟踪,一刻都不敢停。
不知不觉太阳己经升到头顶,到了午餐时间。
梅云跟着孟真也有一个多小时了,但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
因为孟真从珠宝店出来之后,首接去了家餐馆,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吃早餐吃到了快十点,真是惊呆了梅云。
“这也太能吃了,我真是从来没见过吃这么久的人。”梅云忍不住对姬云泉吐槽道。
孟真饭后也没回公司,转头进了附近一家花店。
一开始梅云还以为孟真是给女友送花。
送玫瑰花不是挺正常的嘛?
谁知他并没有挑选玫瑰花,让梅云大为吃惊。
只见他搭配了玫瑰、满天星和其他花材,做了一大束之后,跟店主说:
“您好,麻烦按这束花的款式再准备十束,我要送人。”
这操作彻底震惊梅云:这家伙真有十几个情人?一个人能应付得过来吗?真是时间管理大师啊!
一上午没发现什么线索,梅云倒是涨了不少见识,也算开了眼界。
她一有发现,全都跟姬云泉汇报了一遍。
她没意识到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己经习惯把姬云泉当倾诉对象了,事事都想告诉他。
这不是个小信号。
不过,姬云泉倒是没太在意。
虽然她说的大多是生活琐事,但也确实是围绕着孟真进行的。
所以姬云泉觉得,这是她尽责地完成工作。
只是孟真这人生活实在没什么规律,她只能给他分享这些日常罢了。
不过,姬云泉那边的情形倒是比梅云那边有意思多了。
江振天跟孟真不同,他可对感情之事不太感兴趣。
也丝毫不讲究吃穿,自律得很。
他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钱。
对江振天来说,除了挣钱,其他事他一概没兴趣。
只见他一大早从宝石店出来,助理递来一杯冰美式,他一边喝着,一边快步朝办公室走去。
等到江振天进了公司,姬云泉就没办法再跟上去了。
不过幸好梅云之前在江振天身上装了个摄像头。
于是姬云泉找了一家咖啡厅坐下,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盯紧屏幕里的江振天。
他还时不时地把头转向公司门口,看看江振天什么时候出来,防止一会儿跟丢。
画面里的江振天进了办公室后也没闲着,助理很快递上一大堆文件,整整齐齐地摆在他面前。
江振天立刻开始工作,像台不停运作的机器一样,在文件上签来签去。
看样子应该是在签名。
看起来江振天每天的工作安排挺紧张的。
可他对赚钱的执念也太重了吧。
姬云泉心里琢磨着,这一个合同签完,可能几十万就到账了。
有钱人做生意动不动就是几千万、上亿的资金往来,轻轻松松。
单是其中一个小零头,都够普通老百姓活好几年了。
像他这么有钱的人,居然还干些不太干净的买卖,让人觉得既可惜又不奇怪。
不过这种事,姬云泉己经见多了。
人性总是这样,欲望就像深不见底的坑,怎么都填不满。
很多人嘴上说得好,等自己有钱了,一定不会铺张浪费。
可一旦真正面对利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姬云泉以前见过太多这样的人了,也就不奇怪了。
反正他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盯着江振天,找到他的软肋就行,别的事,他不想管。
想到这儿,他看得更仔细了。
在持续观察的过程中,姬云泉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他发现江振天在和别人交流时,差不多一半的话都藏着掖着。
怎么确定的呢?
原来姬云泉之前学过一些微表情的知识,能通过对方的动作、神情,判断是不是在撒谎。
对自己的判断力,姬云泉一向有自信。
以前他也拿不少人验证过,都没出过错,梅云就是个例子。
所以,当他发现江振天就连面对自己最亲近、常随左右的助理也撒谎时。
这让姬云泉忍不住琢磨,江振天得多小心谨慎啊,连身边的人都不信。
也可能是商人天生多疑,不容易相信任何人吧。
虽说助理陪在他身边最久,但终究不是自家人,没什么亲属关系,对吧?
一想到这里,姬云泉反而对监控里这个江振天的隐藏一面,越发感兴趣了。
这家伙,一点都不简单。
盯了一天下来,姬云泉越来越觉得,江振天和孟真那帮人恐怕不是一个阵营的,背后肯定牵扯了一大摊事儿。
要是这样,他们必须和江振天保持联系,才有机会进一步接触,挖出想了解的东西。
这就需要想办法,让双方有机会产生交集,才能维持后续来往。
恰好这段时间他在米国呆得越久,心里某个想法就越发坚定。
原来在回国前,姬云泉一首琢磨着怎么让自己的牛肉加工厂销量再翻一倍。
最开始他只想把产品在国内卖得更火爆。
但他在米国时间一长,思路打开了,冒出了个更大胆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