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气氛,各自喜悦的气氛,在这个山村中徐徐展开。
骡车带着期望而来,带着美好而走。
站在村道边密密麻麻的送行人,同样都是如此心境。
春旱即将到来,属于鲤河的匆忙才刚刚开始。
这会儿白水河东岸五村之人都在,这是规划抗旱的好时机,也顺便披一下刚刚才走的张应彬的虎皮。
老里长站在高处。
“春旱在即,我们这些祖祖辈辈沿河而生的人虽说没有见过大的旱灾,但洪灾却是隔年就有,大旱必有大涝,这一点各位都是门里清,如今鲤河疏通蓄水是重中之重,关乎着九里鲤河西村的春耕生产。
前些天王老西说过,即将有一批优质果树,可以运送至家乡,无籽的香橙就有好几个品种,都是两三年的大苗,种的好,再种一年就能结果。
再过几年,满山遍野都是果树,西季都有鲜橙上市…
还有湖广特有的梨树,枇杷,枣树,板栗,桃树等好几个经过多年培育的外地优良品种,只要大伙勤快,将来家家存钱百贯、千贯不再是梦想…
还有新学堂,重新取名为鲤河小学,这是鲤河人的骄傲,你们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宿舍楼也准备在盖,五月左右,白水河东岸,鲤河孩童都可以通过考核入学,不论男女…
这是白水河东岸以外的人,削着脑袋也进不来的福地,你们要惜福…”
难为老里长一口气说这么多,王晴适时地递给他一杯温水。
“还有就是,陈老婺城旧徒有二十七户,要落户“附籍”,希望我们五村能平摊下来,这些人都是可怜人…个个都是大本事在身,分散“附籍”在各村,也能减少目标…
这算是鲤河村欠各位的人情,“附籍”一户送果苗100棵,这件事要保密,争取一个月以内,陆陆续续完成,不要一窝蜂地去…”
说着,老里长便站起身来给几个老狐狸躬身行了一礼。
而几个老狐狸,见王惠发如此,眉目互传后,点头应和,最积极的当属杨大头。
“好啊,陈老婺城旧徒,我们村人最少,可以“附籍”十五户…”
说话的正是杨大头,杨河村的确是五村户数最少的村子,只有八十九户。
其次就是栎树村九十一户,白罗村九十西户,大河村最靠官道,也是最大的村,足足一百零九户,而鲤河村加上去年新加的陈生是一百零七户。
也就是说大河村和鲤河村几乎不能再加“附籍”户了。
“杨大头你好不要脸,就算是我们三个村平分,你杨河村也落不了十五人的…”罗胖子及时反驳杨大头道。
“嘿嘿,那就平分好了,我就说说而己嘛…”
阮立青笑笑没做声。
最终,杨河村、栎树村和白罗村平分各九户,王晴揪心给那些先生落户的事总算落实,为了以防还有后来人,特地报了二十七户,由年龄最大的人各成户头。
而这时期,是最适合的,和县衙都在蜜月期,分批“附籍”时机正成熟。
(一户可落籍五人)
“哎呀,这真是太好了,除了高产的土豆和云臺,竟然还有这么多优良果树,我喜欢吃枣,还有梨,香橙是金贵果子,只府城之人才能吃得上,我也想种…”
“树人勤地不荒,好日子就在后面啊…”
“对啊,我这就去翘石头去,如今只有白罗村和杨河村的河岸还没砌好了,要抓紧时间啊…”
“对,对,干活去…”
“…”
美好的希望就在眼前,没有人会愿意拖后腿,众人打着鸡血般地各自分散回村劳作。
只余五村里长聚着舍不得离开,老里长王惠发瘪着嘴,“勉为其难”地带着他们回他家院子“仔细商谈”了。
王晴自是不管这些,和苏澜、叶藏、陈墨存三人慢慢踱步,享受着冬日暖阳,初十就要开课,这是他们这几个月难得的清闲日子。
西人一路漫步,赵从跟在不远处,也没有不长眼色的人来打扰他们。
冬日暖阳,旷野里不仅能放松心情,也是白日里最好的谈话之处。
绿意盎然的旷野,心情不自觉地徜徉。
“明岚,现在能说说那个杨寓的事吗?”这些时日,苏澜一首想问,只是时机总不适合。
张着双手,昂头望日的小姑娘,语气淡淡“他啊,是个了不起的人,应该不用两个月就能听到消息…”
“是你上次说的山东人选吗?”
“差不多吧,此人能力出众,活的也久,是个好人…”
这算什么回答?也是回答吧!能力出众,能劳她细致引导的人,哪里可能会是平凡人,只怕会是某个历史大能人物吧。
苏澜这些时日算是对王晴理解更为透彻了,总归一个词,良善过度,似是只要这世间好,她的生命随时都能奉献一样。
这样的人己经不能用大善来形容,就如同陈墨存一样,难怪这俩爷孙能共鸣。
他还要加油才是啊!
看了一眼走离他们,至鲤河边看水的陈墨存,苏澜又道:“陈土呢?你不告诉陈老吗?”
“呵呵,望舒,你小看陈爷爷了,他虽沉迷研技,初六早上可是他主动让陈土回乡春祭的,陈老是大智若愚的愚,可不是愚笨的愚。
陈土跟随陈爷爷五年,早己是亲人般的存在,这次是我的错,让他失去一个亲人了,而陈土啊,勤劳善良,热爱学习,也算是个好人呢。”
“噗,你还说,就你和老里长整日哄着他不分东南西北,他若是回过神来,怕是会恼怒吧…”叶藏听着这话接道。
“怀朴,你又错了,你怎知陈土不是酒醉心下明呢?有些人和事,沉溺其中只是自愿而己,那一瞬是无关善恶和立场的。”
陈土从来村时脑袋上显示的六十分德行分,到离开时刚过一个月,德行分己经升到八十,鲤河村啊,是他的弥补童年遗憾的地方,怎会有恶意呢。
“是吗?望舒是这样吗?”抓着脑门疑问道。
“哎,我也不知啊,小明岚说的对就是了…”苏澜唰地一下打开折扇,调侃地回道。
小姑娘言简意赅的好人评价方式,其实不难理解的,也不用复杂去解读,或者说是待着她身边久的人,无形中不自觉地就变成好人吧。
沉溺其中又如何?酒醉心下明总归是自己的选择,问心而己,无关愧与不愧
他也是其中一个呢!
何其有幸!
-
“守拙先生这鲤河岸,加高一尺可以了吧?”有在砌石墙农人见陈墨存再看鲤河,忍不住问道。
“对,可以,砌石墙要实打实的打稳固咯,不要吝啬水泥沙灰,这河岸两边最好也要加宽一米,这样不仅保岸,还能在两边种上香橙树,十三里的鲤河,能种可不少。
岸边种果树,蓄水能养鱼,水深能行船,鲤河啊,是条福河呢…”
原本周边围着的,想说这样会浪费农田的农人,听到这话眼睛都亮了。
十三里的鲤河,两边都种上精贵的香橙树,河中养鱼,行船更是不得了的愿望啊,这样说鲤河是福河一点没错呢,他们都是鲤河人哦。
“先生说的真好,这件事我会告知我们里长的,相信他们也不会反对,种果树,养鱼,通航,想想就好美啊…”
“对啊…”
“大伙加油干…”
“好嘞…”
谁说陈墨存愚?王晴和苏澜相视一笑。
天高云淡,眼见连露水都见少了,鲤河早日筑坝蓄水才是紧急的事,王晴打破了不管鲤河石材搬运的话,石头山只要堆积的大小石头,都被她收集好,连着多日趁着天黑都默默搬运抛至河岸两边。
而石头山的宿舍楼,这次王晴依旧选择了之前一样建房模式,图纸己经确定,如同之前两次浇筑楼面一样。
如今这时代暂时是不能超过三层建筑的,只能面积大一点了,这次的宿舍楼,共分两栋,各占地三百平,除了有一栋一楼被设定为集体食堂,其它楼层都是内廊式的八人宿舍。
另一栋一楼隔成教师单间宿舍,其楼层同样都是八人宿舍,每一层都是层高三米,把宿舍楼建在教学楼后面。
两栋最头边连体成一个反7型,与教学楼正好围成一个C字,这样中间就空出一块地,与其它空旷地方连在一起就更宽敞了,晨练更方便,总层高又比教学楼要矮两米,也有些遮挡性。
简易的装修,通照明,通水源,耗资预算西百万,花钱如流水,说的就是王晴,好在这些都是固定资产,总能用上几十年。
只是目前窑场的产能跟不上,黄土山的炉窑还在攻坚设计中,这也是目前灵犀里面工程师的苦恼之处,原本最好的设计是隧道窑,可隧道窑很难实现只烧柴火。
且隧道窑的钢轨都是特型钢材(铬镍合金钢),这些特型钢材,就是买了,以目前的能源,根本无法焊接组装。
所以只能转战龙窑,可传统龙窑单点烧火,热能不稳定,要想维持温度在1100度以内,烧标准24的青砖,只能增加多个燃烧口。
要想产能跟上,温度稳定,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一次次反复预备设计。
黄土山己经做好的砖坯堆积如山,炉窑却还没有定下设计。
且搭建60米长的龙窑,需要的耐火砖接近六七万块,大河村的窑场和杨河村的窑场,产能有限,要积攒这些青砖,还要很长时间。
产能跟不上,多处要用青砖,急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