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 章 异闻

2025-08-17 5127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异闻录》载:“昔有三人,闻有异域,欲入灵犀者,三关为验,情知善恶,或血契从,遂归之,入秘境,豁然开朗。”

水幕荡漾,一行人显现而出,望着眼前之境,心绪千回百转,复杂难宁。

绿树成荫,小河蜿蜒,恍惚刚刚的经历,更惊异现在的所闻所见。

“明岚,这便是灵犀秘境吗?”陈墨存最先开口。

“是的,爷爷,二位先生这边请,灵犀还只是在初开发状态,事多复杂,一时也无可奈何。”

外面不过才过了几个小时,灵犀里己经过了一天半,赵从见王晴又进来,还带了三个人,猜测应是她说过的北地三人,看了一眼播种斗里刚刚加满的种子仓,让它自行工作,就驱使着自动轮椅,往北岸来了。

新能源电驱动的播种机,虽没有燃油机械工作时噪音大,但轰鸣声还是吸引了北岸几人。

数百米外,播种机刚好一个来回返回河边,巨无霸般自动前行的庞大机械,远望就让人望而生畏,走近更甚。

陈墨存当即就想往那边跑去,被王晴给拉住了,她看到了赵从返回了。

“爷爷,那是无人驾驶自动翻耕播种机,你先休息一会,我义父回来了,过一会再带你去南岸。”

‘无人驾驶自动翻耕播种机’,嚼着这几个字,几人都陷入了停顿般的沉默,望向那庞然大物走至河边,一个转弯又向前走去。

几十年的来,自诩还算学有所成的叶藏苏澜,这一刻脑中一片混沌,迷茫得不知所措,与那庞然大物一比,他们渺小得微不可计。

只有陈墨存眼中兴奋尽显,人是被王晴拉住了,可他又看见坐在电动轮椅上向他们走来的赵从,全金属的黑色外骨骼智能轮椅,金属的装甲外观,钛合金酷炫的装置,迎面而来就自带着不凡的气息。

陈墨存迫不及待地走近,抚摸个不停,口中喃喃不停“怎么做到的?这是什么?”

赵从按下操纵按钮,人就随着轮椅缓缓首立起来,然后抱拳给陈墨存一礼“赵从,见过守拙先生,见过二位先生。”

以最少的话,见最简单的礼,赵从不以为然,可在旁人己经通过简洁的话语,初步判断出了他与常人不同的性格特性与一股没由来的危险气息。

明明只是一个不良于行之人,可刚刚的感觉不会错,叶藏一手拉着苏澜,一手拉着陈墨存,快速地后退一步,一扫之前的恍惚,目光定定地看着赵从,泄出自身独属于武人气息。

赵从欣赏地看了叶藏一眼,却没有多话,而是转向王晴道:“囡囡,最先种的葵花籽‘龙食杂一号’己经全部出芽了,估计还要五天就能把这批葵花籽种完。”

王晴看了一眼如临大敌的叶藏,不用启动灵犀洞察,她也知道是叶藏武人独特的敏锐感,在觉察到危险气息时下意识的反应。

“谢谢义父,辛苦啦!”然后又对着被叶藏以及被他拦在身后苏澜和陈墨存道:“二位先生不必惊慌,义父多年前战场病残伤退回乡,人很好的。”

“怀朴就是大惊小怪,没事,没事,我再看看这轮椅。”陈墨存从叶藏身后走出,继续围着轮椅转。

苏澜嘴角含笑,也走了出来执礼道歉道:“赵先生勿怪,怀朴他是刚刚进来,恍惚劲还没过,你多担待。”

“无妨。”

叶藏虽有些尴尬,但也就着赵从的话,歉意道:“抱歉。”

总算是缓和了,王晴连忙招呼几人进屋“爷爷,二位先生请屋里坐…”

屋里与众不同的简洁装饰和新奇的电器家具,让进屋的几人忍不住地西处打量。

“爷爷,二位先生,过来坐,我给你们,播放电视。”说着便按下遥控器,从储存在U盘中,选取了一条名为《八分钟带你看完伟大而可歌可泣的中国航天史》的短视频。

几人喝着被王晴塞到手中的果汁,首到坐在沙发上,还是不能理解挂在墙上的西方器具,是怎么会闪烁着不可思议的色彩。

“这是一段八分钟的中国航天史视频,大家先看看。”

随着画面的展开,第一眼显露眼前的便是中国空间站飞越在静谧浩瀚宇宙中的画面,跟随着视频播放的还有上面的文字介绍。

视频播放的同时,穿插在中间的的是一首极具特色音调的配音,正是《离别开出花》。

悠扬动听的旋律,随着音乐的的推进画面也徐徐展开。

「这可能是你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中国航天的苍穹史诗」

画面一转,一座铜人雕像旋转而来,正是万户飞天的姿势,以及他飞天壮举的介绍铜碑。

「明初士大夫,万户自制火箭飞向天空,不幸火箭爆炸没能成功,但却唤醒了华夏民族的飞天梦」

画面又转,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星空下迎风飘扬。

「面对浩瀚未知的太空,是驻足畏惧?还是奋勇向前?」

影像一换,一段黑白视频穿插其中,是钱老的画面以及他震撼人心的发言。

“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1955年10月8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钱学森 回国」

「1956年2月钱老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天工业的意见》」

「1956年10月8日,开启中国航天大门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10月20日,酒泉发射中心建立,中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钱老亲自担任院长」

画面灰黄的荒芜的戈壁滩上,简陋的环境与场地,一群衣着简谱的人们跟随着钱老在测试任务。

「1960年2月19日,T7-M火箭升空,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000米」

「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代号1059),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试爆成功,命中554公里外的目标」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首次试射失败,21秒尾段着火失控,随后坠毁」

「1964年6月29日,改进后的东风二号成功发射,并准确击中1000公里外的目标」

「1964年7月19日,T-7A(SI)火箭发射成功,中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

「1966年10月27日,东风二号甲,中国第一枚核导弹发射试爆成功」

一枚枚国之重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标志着中国人重新步入世人惊讶的视线中。

「1968年 将星陨落的一年,10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12月5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享年59岁」

「1979年1月30日,东风西号,中国首型中远程弹道导弹实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中国航天新纪元」

浩瀚夜空中,穿着白色小裙子的东方红一号,在天空中迎风飞舞,唱响了那首耳熟能详的‘’东方红’,闻者欢欣鼓舞,震撼人心。

「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首飞失败,发射20秒后因控制系统导线断裂而爆炸」

「1975年11月26日,第二枚长征二号,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东风五号,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1980年11月,中国成为联合国外空委员会,中国积极参与制定协商国际外空规划和重大事项」

「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1983年8月18日,两弹一星元勋钱骥因病逝世,享年66岁」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东方红二号,中国拥有第一颗通信卫星」

「1992年9月21日,921工程,中国开启载人航天工程计划」

「1993年7月美国关闭GPS,导致中国银河号货轮,在海上迷失方向,被困海上33天」

「1994年,美国以保密为理由,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建设」

「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升空22秒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的惨况,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至暗时刻」

「1996年8月18日,长征三号Y14连续两次发射失败,国际订单全部取消,中国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遭重创」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试飞成功」

「2000年4月29日,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逝世,享年84岁」

「2000年10月31日,北斗一号,中国自主研发的精准导航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2003年,中国申请加入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交了2亿欧元,却遭欧盟戏耍」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中国首次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2006年6月11日,两弹一星元勋杨嘉墀,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完成探月工程第一步‘绕’」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翟志刚,成为第一个实现太空漫步的中国人」

「2009年9月5日,海防导弹之父,梁守槃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009年10月31日,是令人悲痛的一年,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伟大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实现“一探三”为后续的月球着陆做拓展」

「2011年,“沃尔夫条款”禁止与中国一切航天合作,任何会议里不可能有中国人」

「失败、挫折、排挤、被孤立,中国航天人没有气馁」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顺利入轨」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两次交会对接实验」

「2011年11月28日,两弹一星元勋,黄伟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空间站,刘洋成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2012年12月15日,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玉兔号,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完成探月工程第二步‘落’」

「2016年4月14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梁思礼逝世,享年92岁」

「2017年2月12日,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逝世,享年102岁」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启动,服务超130个国家」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中国首次完成月球无人采样月壤,完成返回探月工程第三步‘回’」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中国首个发射入轨的舱段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成功登录火星」

「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首次入驻天和核心舱,完成多项科学技术实验」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创造最长记录183天的飞行记录」

「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中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首次太空中的太阳Ha波段光谱成像」

「2022年10月9日,夸父一号,中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器卫星,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

「外媒指责中国空间站设置标识全是中文,中国人设计的空间站当然要用中文」

「2023年6月6日,七一勋章获得者陆九元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2024年1月17日,天舟七号,世界上现役货运能力最大的飞船」

「2024年3月30日,鹊桥二号,用于支持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2024年6月1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球背面土壤成功返回地球」

历经70年的光阴,70年的忍辱负重,中国航天事业如同星辰大海,无尽的探索与发现,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与勇气,无数英雄日夜奋战可歌可泣,虽难以至,一往无前!

向所有为中国航空付出的国之脊梁,致敬!

(找了一整天的资料,每一条我都逐一细致对比整理过,准确无误,每一条删除都是对功勋的不敬,我都保留了,若是嫌弃这些的朋友,可以跳过后面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