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横版的书籍字体太小,怕老先生看不清,王晴又掏出一个放大镜递给他。
陈墨存呆愣地接过王晴递过来的书籍,,最上面的一本正是《筑梦天宫:从万户飞天到中国空间站》。
书的封面上,大大书籍名称,一眼可见,这本书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和新华社对外部中国特辑社联合编著。
全书描写刻画了多位中国空间研究与应用科学家代表,展现了我国科学家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很值得一看。
书名下面的几条名录字迹,陈墨存着上面的字迹,哽咽地读出声来:
从古代火箭的发明,到载人航天的实践
从万户飞天的壮举,到建设中国空间站
中国人追逐梦想,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
陈墨存颤抖地打开书,第一页目录就是关于万户飞天的故事。
宇宙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第一章就是以万户飞天开头,万户,陶广义,陶成道,字思温,又字焦玉,号东宁伯,又号火器神,是元末明初的科学家,被誉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陶成道出生于婺州富裕之家,少有大志,广泛涉猎书史,善于骑射,是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后转而试制火器。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带领三百弟子投奔红巾军,献上火器神功技,皇帝封其为“万户”,掌管火器,此后多次战役中屡建奇功,被封为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礼部侍郎兼侍读,授大中大夫。
陶成道晚年致力于火箭飞天尝试,1390年春天,命工匠制作一把特制椅子,绑上47支火箭,并手持两只特大风筝作为辅助,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向天空。然而,火箭在点火后爆炸,陶成道不幸牺牲。
陶成道在火器研制方面有显著成就,他发明的“火神器”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践火箭飞天的人,虽然尝试失败,但他的创想为后世航天事业提供了最早的思路。
197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纪念陶成道的功绩,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Hoo(万户)。
首页大篇幅的万户飞天介绍,虽说其中一些名称年号陈墨存不太懂,但他清楚地看到了有关“思温”的点点滴滴,很客观的评价,没有丝毫错误。
世人真的没有忘记了“思温”陈墨存忍不住再次落泪,对着王晴又是连声道谢。
而在陈墨存最开始悲戚哭泣的时候,玄机阁门外,原本趴在门锁上的陈土,盯着门锁,里面隐约传来的哭声,让他忍不住用耳朵贴上门缝。
不远处的苏澜看了一眼陈土,皱着眉头给叶藏一个两人都明白的眼神。
“陈土,你也在研究门锁么?不坐一会吗?”叶藏若无其事地走近出声道。
玄机阁的门只是隐藏式的,并没有隔音效果,里面隐约悲泣和一些话语陈土也只听了个糊里糊涂,就被叶藏打扰,只好站起身,用手指了指门。
“先生,好像在哭…”陈土以此来遮掩他在偷听的事实。
耿首的叶藏听到这话,果然惊讶地也凑到门缝边想听听,被苏澜的咳嗽声提醒,他就拉着陈土走开,他可没忘记了自己的任务。
“哎呀,不能听,陈老,总不能是被小明岚给欺负了,定是想起了什么悲伤的事,才心有所感,我们就当作不知道好了…”
陈土低头应“是”,脑中却在不停地回想着刚刚听到的话语。
…机械科技大行其道,上九天揽月,下海洋凿岩采矿己是常态…思温,你再等上几年该多好,你要能看到这些该多好啊…
思温是谁,陈土当然知道,让想不通的是,前面那几句不可思议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神话传说?可为何陈老要哭着说这些?
窗外日暮西沉,陈土似无意识地念道“天黑了…老先生怎么还不出来…”
门外的一切,包括整个青藜书舍的前后左右的范围,自然全都在王晴的“视线”中,包括陈土偷听的画面,听就听吧,那几句话,也没什么可忌讳的…
西本书夹着书签的那一页,陈墨存都逐一细看,全都差不离地介绍了万户飞天的事迹,原来真的没有遗忘,从悲伤到展颜也只需确认某些事。
抚了抚衣袖,陈墨存摸着自行车的车把,以手作揖道:“老朽,陈墨存,谢过小友的宽慰解惑,老朽花甲己过,这些隐秘离奇之事,小友是否太过坦诚,值得吗?”
虽说到现在王晴还是没能知道眼前老者的具体身份,但从刚刚他悲伤哭泣的话语里,己经差不多拼凑出了重要信息。
‘劝不住万户飞天,守不住书院免于衰败’,那他必然是与万户熟悉的人,或者说是陶家书院的人,更或者说是万户飞天的见证并参与其中的人。
值得吗?在没听到这些时,只凭着他自身的执着就打动了王晴,更何况现在几乎确认了他的身份,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当然值得,花甲而己,离百岁还有几十载,先生看到这玄机阁的一切,还会觉得遗憾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先生和我是一样的人,当然值得!”
“好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小友你可要记得,不要嫌弃我这个花甲老人才好,哈哈…”
随后又他神色郑重地从袖袋中拿出一个,己经被拆卸的怀表,和一张字条,递到王晴面前。
“小友,这可是你拿出的物品?一月前,老朽在大同府偶然收到这个物件和这张字条,随后便随着纸条上的信息一路南行。
刚巧路遇苏澜、叶藏两位小辈,得知他们亦是被周翰章举荐前往蕲县,老朽就一路同行至此…”
(都猜到了吧,万户飞天的壮举,我仔细看了好几遍,总觉得廖廖之言不能言说他的精神,后面还会描写更多,大家慢慢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