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 章 观礼

2025-08-17 2515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低调、内敛的灰蓝色与黑色交织,竟是如此的搭配,宛若水墨晕染,静谧而美好,似从岁月深处走来,带着传承千年的礼仪与风范,一举一动皆有礼有节,让人见之便觉心生欢喜。

一路走过,引起惊呼声不断,大小娃娃们更是抬头挺胸,老夫子刘颖方讲的话似就在耳边。

“心如止水映明月,气定神闲步不摇,泰山崩前色不改,心无旁骛莫躁骄。”

“呀,这是哪里来的娃娃们,这身装扮,莫不是哪个学堂出来的?”

“还有女娃娃嘞…”

一些路边张望玩耍的半大小子,见到这样一幕,忍不住走近跟随其后。

“这是往哪?走跟去看看…”

更有穿着旧衫,牵着幼弟的小子急呼“大头,等等我,我小弟走的慢…”

“快走…”

领头的王晴,嘴角微勾,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小家伙们表现的不错,是将老夫子的话听进去了,这就是传统礼仪的魅力,让人不自觉便沉浸其中。

从街尾一路走来的队伍,穿街而过,而后面跟随的大小娃娃们也越来越多。

这样一队与众不同,似从书本中走出来的孩子们,美好清澈见底。

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他们这些早早帮衬着家里的孩子们,怎么会不羡慕不好奇?

“看,他们好像在上街头那家新铺子门口停下来了…”

路边张望的摊贩也在窃窃私语,“哦,那是王掌柜家的的铺子,好像今日巳时揭牌迎宾,走,一起去热闹热闹…”

“哎,你的摊位不管啦…”

“…”

“小兰,快走,说不定一会儿会撒糖果…”

“哎,来啦…”

今日的崇居上镇,似是听风一样,将热闹传遍大街小巷。

有从大桥头方向而来,有从街尾小巷而来,要去凑凑新铺的热闹,观一观那穿街而过的娃娃学子们有何不同之处。

本就人流量不少的十字路口,此时挤挤囊囊都是人。

王晴停在铺子门口,挥手招呼孩子们按照之前大带小相互照顾的安排,自觉分成多组,东墙黑板下、书铺大门口、知新阁门口,三两结队,对着挤囊的众人群。

三小只许是在一起的时间长,又觉着这是在自家铺子门口,倒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和陈茵一队值守东墙黑板前。

王成带着王昌肃、姜大虎,王小花值守大门口两边的小黑板,詹海、王昌安、王昌贵、姜露值守知新阁。

“王掌柜,这是哪里学堂来的娃娃,挺像模像样的。”围观的人中,有商铺掌柜和王毅華打听道。

“舒掌柜,这是我们鲤河村学堂的娃娃们,就着今日喜庆,出来长长见识…”

“嗬,这群娃娃可不得,啧啧,小模小样的招人稀罕…”

“借你吉言…”

王晴望着这人挤人的场景,偷偷抬起袖子,看了看时间,马上就是九点,忙走到扛着鞭炮的陈生面前。

“陈生大哥,切记,一会放鞭炮,避着点人群,可别挤着踩着谁了。”

“好的,三小姐,记住了…”

人群中还有着不少提着礼盒的人,王晴有些奇怪,是来观礼送礼的?看那些人的衣着,都是乡绅富户,应是二叔请来暖场的人。

随着时间到来,王毅淳一个手势,陈生忙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炮竹声里,王毅華、王毅淳、李大成、赵从几人一起拉下两边牌匾上的红绸。

刘让的唱喝声就在此时响起。

“巳时吉刻,红日初升,瑞气临门,青藜书舍与知新阁今日启新程,值此良辰,诚邀各位宾朋入内。”

人群中慢慢走出一些人来,围观群众则叽叽喳喳讨论。

“快看,快看,唱礼了,嗬,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

兴隆酒楼的李掌柜迈着稳健的步伐,笑着上前说道:“今日书舍新张,乃城中盛事,特送上小店珍藏的陈年美酒一坛,愿青藜书舍如这美酒,韵味悠长,声名远播!”

刘让立既扬声唱道:“兴隆酒楼李掌柜,敬赠陈年佳酿一坛,祝青璃书舍、知新阁生意兴隆,文墨飘香!”

紧接着,瑞锦布庄的周掌柜带着两位伙计,抬着一个精致的大礼盒前来。

“听闻青藜书舍今日开张,特备上等茧绸一匹,愿青藜书舍此后的前程,如这茧绸一般绚丽多彩。”

唱礼人高声唱贺:“瑞锦布庄周掌柜,敬赠上等茧绸一匹,祝青藜书舍客似云来,日进斗金!”

人群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丈,身后跟着一个青年人,牵着一头健壮的骡马,走上前来,刘让一愣,这不是相熟之人。

牵着骡马的赵源,笑道:“鄙人,下街头骡马市场赵源,偕同家父前来观礼,今日青藜书舍开张,往后少不了迎来送往,这匹良驹,权当为书舍添份便利,愿青藜书舍诸事顺遂,一马当先!”

好家伙,好骡子,好手笔,刘让亮嗓喊道:“骡马市场赵把头,馈赠良驹一匹,祝青璃书舍、知新阁宏图大展,马到成功!”

大门口王成几人值守的地方,随着宾客的上前,显得有些局促。

“阿成大哥,怎么办,人好多,我们该做什么?”

王成年纪是众多娃娃间最大的,尽管他强撑镇定,还是被这些商户送礼的大手笔惊着了。

“别慌,镇定,默念刘夫子的‘劝礼西章’,一会等众人进去就好了…”

“哦,知道了…”

他们真的是开眼了,怪不得爷爷常说别只死读书,眼界要放开阔些,多看看世间万事万物。

人群中忽地有人叫道“看,刘老爷也来了…”

刘公河镇上有名的乡绅,刘富贵刘老爷走上前来,身后有家丁搬着礼盒。

“书舍乃传播知识之地,老夫送上字画一幅,愿书舍能培育更多英才,弘扬文化。”

唱礼人赶忙唱道:“乡绅赵老爷,敬送名家字画一幅,祝青藜书舍书香永续,誉满三河西镇!”

各方人士纷纷送上的厚礼,表达对青璃书舍与知新阁的美好祝愿,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唱礼结束,站在大门口相互恭维的众位富户乡绅开始陆续走进铺内西处打量。

人潮拥挤的十字街道,议论声,赞叹声,此起彼伏,远远地走来的一列车队,被堵了个严严实实。

(查找了一下,古代铺子开业,乡绅富户之间却有互送礼暖场的习俗,甚至还有锣鼓队,但我考虑,书舍是清净之地,就取消了民间乐队,让孩子们亮相引流,嘿嘿,这主意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