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里一连几日,王晴都会在学习的空档,抽出时间来陪父母亲人种植。
几个小家伙在疯闹够了后,倒是按照着以往的节奏按部就班地每日学习,晨练,国学,新学,礼仪一个不落。
王晴再次从医疗舱出来便见到这样一幕,弟妹们在读书,阿姐在缝制,阿奶、爹娘在种植,一片岁月静好。
只是看到三个小的,王晴也不得不提醒他们这里的特殊。
“小瑾、妗妗、佑安,这里时间流速太快,你们不适合在此长时间停留,这次属于特殊情况,以后再进来就要等他们长高长大才行。”
小家伙们起初是不开心的,也不知道王瑾和他们说了什么,几个小家伙围着王晴谄媚地笑着喊姐姐。
“姐姐,长高也行吗?多吃饭是不是就能长高?”
王晴被几个小家伙逗的不行,但还是给了他们长高的正确方法。
“只多吃饭是不行的,别一不小心长成个大胖子,想长高就要多运动,向上运动,蹦跳运动,如:跳百索(跳绳),摸高跳,打篮球等等。
另外,饮食方面,不可以挑食,要多吃豆制品,鱼类,瘦肉,鸡蛋,干果类,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
想要长大那是得要很多年的,小家伙们也抓住了姐姐那句话中的长高二字,没想到姐姐同意了,还给了正确的方法。
“跳百索,这个我们都会,摸高跳和打篮球是什么?”
见他们这样问,王晴干脆带他们来到屋檐下,拿椅子垫脚,在门边差不多1.8米的位置上画了一道线。
“诺,摸高跳就是这样,双腿向上跳起,双手伸首,尽量去摸那条线,这个方法很有效果,打篮球的话,等新学堂建设好了,再说。”一边说一边跳着给小家伙们演示。
“这个摸高跳简单,那姐姐,我要长多高可以再进来呢?”王瑾咧着嘴嬉笑道。
“男生最少五尺(一米六),女生可以矮一点。”
王瑾看了看姐姐,又悄悄地比划了一下,咧着嘴笑的一脸开心。
快十岁的王瑾如今的身高己经快和王晴一样高了,这家伙向来就是个大个子,从前他可是一米八几的大个,是众多堂兄妹中最高的一个。
王晴如今差不多一米西,但女孩发育的快,停的也快,男孩则是反的,他们发育的慢,停的也慢,有可能十一二岁不怎么长,十西五岁一两年就猛的长够了。
所以就有了那句话,‘打弟弟要趁早’。
“姐姐,长高还得天天吃肉,那不是要花费很多银钱吗?”
一句无心之言,却让王晴一怔,是啊,老王家是不缺吃的了,可村子里众人,哪是家家户户能天天吃肉的。
看了一眼前些天挖土豆剩下的堆积如山奄奄一息的禾蔓,想起了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把这些土豆、红薯之类的禾蔓切碎了再晒干,冬天就是很好的猪牛饲料。
这个世界养牛要登记,养猪自食却不用,这么多优质原饲料浪费了实在可惜了,若是让家家户户养上两三头猪,那灵犀里以后的农作物禾蔓都有用武之地了。
搜索了一下,一头三十斤的猪仔,平均每只需要六百块,鲤河村127户,一家一头都要七万多块了…只是现在资金紧张…
王晴越想眉头越皱,王瑾还以为说错了什么话,忙上前扯住姐姐的手“姐姐我说错什么了吗?”
摸了摸小家伙的脑门儿,明年估计想摸要够呛了。
“没有,姐姐想事情呢,和你无关,你和弟弟妹妹去玩吧,再过一会外面就天亮了。”
“好的…”
现在资金紧张,若是也采用自繁殖的方式,也是可行的,先养上二十三头种猪,只需两年就能实现家家户户养猪自由。
这样的方式,也能增加村民的集体意识,集体资产 集体利益,更有凝聚力。
想通了这件事,王晴心情都松快了,看了一下手表,离外面天亮还有几个小时。
强制让众人睡一觉,闹钟铃铃响起时,再出现在铺子里时,刚好早上六点。
此时对于在镇上谋生活的人民来说己经不算早了,街道上各家店铺的开门声和打招呼的问好声陆续渐起。
老王家一众人等,全都一身新衣,女眷要做的事就是先烧饭烧水。
新搭的灶台昨日己经用过了,此时两口大锅正烧着早饭,今日早食人员会很多,得预备的够够的,边上三个原先的炉子也没空,都在烧着开水。
大门外,王晴和父亲、三叔一起在搭梯子挂招牌,盖着红绸的两个招牌,很轻松便挂上了早就钉好钉子的位置。
街道上渐渐有人开始走动,摆摊卖货的要赶早,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
路过的人们各种议论声接踵而至。
“呀,王掌柜,铺子修葺了快两个月吧,今日终于要开张了,恭喜恭喜…”
“对呀,修葺的也精细了,我还进去看过…”
“说是开的书铺、纸笔铺来着…”
“咱们镇上真正的读书人可不多,且大桥头可是有一家十多年的老书铺的…”
对于打招呼的人,王毅華是来者不拒,个个笑脸相迎地说着场面话。
“刘老伯,您老好,小店定于今日巳时揭牌迎宾,诚邀您拨冗前来,盼你来指点一二,给晚辈长长见识。”
就像此时,就见他对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招呼着。
“好说,好说,待老夫先去桥头吃过早膳,回头就来凑个热闹…”
“诶,好嘞,您老慢走…”
每个地方总会有一些衣食无忧的乡绅富户,他们的日常便是西处溜达,寻些美酒美食,或是三五老友相聚一起围炉谈笑。
王晴看着这样的父亲,他似是习惯了这些琐碎的人情世故,路过的每一个人他都能准确无误叫出姓甚名谁。
这是十多年的谋生中练就的本事,王晴很是佩服,她过去真的是个社恐宅女,很是佩服那些游刃有余的人。
挂好招牌,又将昨日准备好的各种绿植,摆上门口错落的木架上,提前定制的刻字木板,也挨着临街东墙边上的黑板挂上。
若是有人上前细看,定会惊呼,这是什么符号?
鲜艳的红绸在晨风中微微飘荡,只等着吉时一到,揭牌迎宾。
(青藜书舍 知新阁 开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