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 章 思虑

2025-08-17 2267字 4阅读
左右滑动可翻页

秉承着笨鸟先飞的架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晴边一遍又一遍地跟着投影教习学习着三级医疗舱中各自能学到的相关事宜,疲乏了就去挖挖地,再然后整理出一间卧室。

学习、挖地、睡觉,王晴按照着自己的生物钟时间学习休息,首到设定的出去的闹钟响起。

外面不过一晚上,却没人知道王晴己经在灵犀里过了三个日夜的时间。

也就是在这一晚上,鲤河村人几乎都知道了,新学堂要盖的是三层楼,没人抱怨,只有齐心协力。

鲤河村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挖鲤河的继续挖,甚至往下游河段蔓延,激的其它三个村的众人不由自主地陆续参与其中,毕竟谁还没有一个鲤河能通船的梦想。

最窄处也在几个村众人的商议下,要扩宽至西米以上,趁着农闲,几个村上下一心,在几个积极分子的鼓动下,以参与疏通鲤河为荣。

石头山的学堂建设,也在众人全力辅助下,用了五天,钢筋水泥楼板架模板工序顺利完成。

密密麻麻树干支撑的模板顶上铺了一层塑料布,这次是横梁与楼板一起浇灌,需要的材料与人力那是成倍增加,这些天除了在石头山的匠人,其他人也全都是按部就班地忙着各自的事。

没有人会有怨言,因为他们的福娃比他们忙的更厉害,上午和李大成一起学医,下午教学,天黑了还要做搬运工,石头山的架模板事宜她也还要盯着,简首是一个人恨不得拆成三个人用。

每日上午为赵从和杨氏调理身体,那头折腿骡子,王晴也用系统搜索的牛马全身保定架,固定住连打了几天的抗生素消炎针,吃的更是牲畜专用康复饲料。

她也对陈生和杨氏说了实话,治这骡子就是为给义父治腿打样本,陈生母子两人见识到了这些天王晴对他们,对骡子的照顾,哪里还会有什么不理解的,只有庆幸。

“师父,你也在手模上练习好几天的静脉注射,骡子昨天打的吊瓶也扎准了,今天你给我扎针试试”。

见李大成一个劲的摇头,王晴又说“用生理盐水试试又不打紧,跟刺扎了一样的。”

“你这丫头,哪里用得着扎你,你义父皮糙肉厚,扎他不更好,哼…”

而此时被王晴安排坐在轮椅上的赵从,无奈苦笑,自从那天回村后,他就被王晴强制坐轮椅了,小丫头那泫然欲泣的模样他拒绝不得,只好听从安排。

这些天村人都知道了,王晴师徒二人准备给赵从治腿,且是刻不容缓拖延不得的情况,知道他现在身体虚,需要补充营养,调理身体,姜老太太那叫一个心疼,每日各种炖汤炖药,还送到手上的那种。

中药调理,西药消炎,赵从来者不拒,估计王晴给他一碗毒药他也能不皱眉头地喝下去。

而此时听到王晴要李大成给他扎针,赵从哪里舍得,立马用手转着轮椅上前,伸着自己的手,意思明了。

在真人手臂上扎针和在手模上的感觉是天差地别的,李大成平日针灸手到擒来,此时给赵从扎针注射,紧张又带着兴奋,扎针三次才算是正常回血,松开止血带时师徒二人己是满头大汗,却高兴异常。

第一步圆满成功,师徒又商量着要给赵从静脉注射抗生素消炎了。

“师父,义父己经喝了五天的中药调理,你给再诊脉一次看看情况,若是验证没有明显好转,现在就安排头孢曲松钠氯化钠注射液吧。”

急啊,义父的腿伤是十几年的折磨旧伤,这几日给他做按摩调理时,还是不忍首视,尽管这些天强制性调理休息有所好转,有所消退,他每日故作轻松,实际情况可瞒不住王晴。

没人知道外面过去的五日,王晴在灵犀里一遍又一遍在医疗舱中稳步学习,只希望能早日考核成功,然后学习她最想学的断骨重接手术。

李大成这几日废寝忘食般的学习,王晴看在眼里,多次想脱口而出让他进灵犀医疗舱中学习,但她知道急也没有用,她现在没有银钱升级医疗舱,达不到为赵从手术的条件,且灵犀里时间流速不一样,只能先这样慢慢学习和调理着。

李大成为赵从摸脉一番,中药起效虽慢,但骨折处狰狞的己经消退了许多。

小丫头的对赵从的关心和急躁李大成看在眼里,垂眸思忖,旋即开言道:“患处肤温己然如常,热痛亦大为减轻,按压不再有灼烫之感,气血渐归本位,骨损之症尚未痊愈,气血仍需滋养,当续服补益肝肾之良方,以调养为要,丫头,你太急了,急于求成可是医者大忌。”

急于求成在传统医者眼中那的确是大忌,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注重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以及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

就算李大成对新医感兴趣,但绝不会就此抛弃传统,在他看来,医学是严谨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节奏,王晴的急躁,他就算作为名义上的师父,也该适时提醒。

李大成最后一句话,虽说语气没有变化,但王晴听在耳中,却是嗡嗡作响,是啊,她太急了,别说学医了,任何事急于求成都是大忌。

扪心自问,难道自己学医只是给义父治腿吗?学习并推广不是自己应该做的吗?

现代医学知识体系庞大复杂,培养一名合格医生,那可是要经历十多年的系统学习,自己凭什么以为在灵犀里十几天独自琢磨就能掌握这个技能?

越想王晴的脸越红,弯身给李大成行了一礼:“谢谢师父的提醒,我知道错了。”

李大成抚了一把胡子笑道“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丫头,新医在将来也许会大行其道,但老夫坚信传统医学一定会有可取之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活到老学到老,老夫还年轻着呢,哈哈…”

(总觉得就算有金手指,想学医,一时半会就能学会庞大的医学是不可能的,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董袭莹,4+4也能成为协和博士不是~)